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司长随笔

积极准备 迎接挑战

香港一直奉行自由贸易,为什么仍要与不同地区签订贸易协定?这与提升香港竞争力又有什么关系?

本港的人流、物流以致资金均是自由进出,目前只有四类产品,即烟、酒、碳氢油类及甲醇等属应课税产品。不过,本港企业的货品或服务输出到其他地区时,却须面对当地市场的进口关税,令成本相对较高。故此,政府一直致力推动与其他市场落实贸易协定,希望降低相关的税收和限制(例如准入门槛),以提升竞争力。

本港早前与东盟十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亦是本港第六份自由贸易协定。一般巿民或许对某些东盟国家比较陌生,但是在经贸层面,东盟是本港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去年和香港的货物贸易总值达八千三百多亿港元,单计去年本港出口到东盟的货物,粗略估计在当地缴纳的关税便达到五亿七千万港元。

根据这次协定,东盟国家将分阶段削减对本港货物的关税,当中涵盖不同类型商品,包括珠宝、服装及衣服配件、钟表和玩具等,可望提升本港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加上东盟地区经济展望持续向好,我相信本港货物出口到东盟巿场将有可观的增长。

除了货物贸易,本港企业的服务输出亦是重要一环。东盟国家固然希望因应自身的发展阶段,调节其服务行业的开放。不过,个别东盟国家仍愿意将尚未在世贸组织多边协定下承诺开放的行业,向香港率先开放,并容许本港企业享有「国民待遇」。

例如马来西亚将向香港开放城巿规划和园林建筑服务和海运(货物)代理服务,泰国会开放仲裁和电邮服务,印尼则会开放餐馆服务及与能源相关的分析服务等。又例如泰国、越南和菲律宾在多个行业,均容许香港的投资者参股超越五成甚至全资拥有。这些例子均显示本港具备了「软实力」,获得其他市场的信任与认同。

除了积极协助本港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我们亦致力透过避免双重课税协定,以降低香港企业投资海外或内地或海外企业利用香港作为平台转投资到其他地方的税务负担。

目前本港已跟三十八个税务管辖区签订避免双重课税的协定,当中十二个是本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占本港去年贸易总额逾七成,现时我们正与13个税务管辖区进行磋商,短中期目标是将签署协定的总数增加到约五十份,特别是希望争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谈判。这将有助外国企业在港设点时,毋须顾虑双重课税问题,希望透过不同角度,提升在港营商的吸引力,以应对外围市场带来的挑战。

这些提升香港竞争力的措施,有助香港把握「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进程中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走出世界市场带来的机遇;亦提升香港对世界其他地方公司的吸引力,有利它们使用香港优质的服务平台拓展区内市场。

2017年11月19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