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inancial Secretary

Blogs of former Financial Secretary

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

「Johnny財政博客」的YouTube頻道推出了一星期,我聽到不少朋友的意見,亦有人問我今次以動畫介紹公共財政,背後的原因為何,請讓我解釋一下。

人口老化是不少發達經濟體近年面對的問題,在香港,戰後「嬰兒潮」一代亦逐漸步入退休年齡。隨着勞動人口比例下跌,我們的經濟增長動力必然會放緩,政府一方面面對收入逐漸減少,一方面要應付愈來愈大的公共開支,此消彼長,香港的公共財政壓力勢將日漸沉重。

我在今年的預算案,宣布成立由庫務科領導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邀請學術界和財務界的專家學者加入, 一同為人口高齡化和政府的長遠財政承擔,作出周全的規劃。小組的研究報告相信很快就會交到我手上,讓我在明年二月公布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時,能一併向大家介紹報告的主要結論。

雖然我仍未有機會閱讀報告和當中的詳細數據,但它會觸及的大方向,相信與我的預期不會偏離太遠:第一,社會的經濟動力會逐步放緩,本地生產總值(GDP)未來很難維持過去十年平均的4.5%增長;第二,經濟放緩加上勞動人口比例下降,政府的收入將會逐步減少;第三,老年人口增加,政府在醫療、安老、社會福利等方面的開支會持續上升,而這些開支都是經常開支,不少屬基本福利,要控制或設限並不容易;第四,終有一天,我們需要動用財政儲備去支持公共開支,而儲備亦總有用完的一天,政府到時必須增加收入,例如增加稅收或發債。

上述這些情況,我相信應該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但總有一天會來臨,要防患未然,就必須要早作部署,其中重要一步,是讓公眾都能夠理解問題的嚴重性。

在較早前的預算案諮詢會,我有機會跟兩位工作小組的學者成員見面。兩位學者雖然沒有直接告訴我小組的發現和結論,但都分別向我表示,深入了解過香港的人口老化速度和經濟數據後,他們對香港財政的看法不同了,除了感到憂慮,亦提醒我要及早做一些功夫,特別是要調節一下公眾對香港公共財政的理解和預期。他們的意見,肯定了我近年的想法: 要多做公共財政解說,讓市民更了解政府的理財理念,亦即製作「Johnny 財政博客」 十條短片背後的動機。

上星期,我們先後上載了四條短片,它們分別解釋四個不同的主題:

「有備無患」: 不少人誤以為我們的財政儲備是鎖起不用的金庫,這概念並不準確,相反,我們的財政儲備要為全年四千億元的公共開支「 買單」,每年更為我們賺取約三百億元的投資收入;

「精打細算」: 我的「口頭禪」「應使則使」,其實是指所有涉及公共開支的政策,都必須要有具體的政策目標,評估過整體效益,亦要有詳細的執行方案,做到「平靚正」方能得到社會支持,否則若有錢就「為使而使」,不可能保障公共財政的延續性;

「高瞻遠矚」: 政府近年大力投資基建,每年的工程開支高達700億元,遠高於過去五年平均的400億元,它除了可以維持香港的經濟動力,創造就業機會,長遠亦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魚與熊掌」:公共資源並非用之不竭,面對社會上不同的需要和訴求,我們必須要權衡輕重,衡量不同項目的優次,讓有限資源能夠兼顧不同需求。

餘下的六條短片,會繼續就政府的收入結構、稅制、量入為出和用者自付原則、人口老化問題等作出點題式的介紹,這些短片除了繼續在「Johnny財政博客」的YouTube頻道播放,亦會在各區巴士車廂內的「路訊通」(RoadShow)廣播,讓較少上網的市民,亦有機會收看得到。

除了製作短片向公眾解說,新聞界作為政府與市民溝通的主要橋樑,讓他們掌握準確而全面的資料亦十分重要。我很高興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和新聞教育基金,將在下週末舉辦一場以財政預算案為主題的採訪工作坊,我們庫務科的同事會主講其中兩個環節,我的好朋友、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馬時亨亦會到場分享制訂預算案的經驗,我期望更多記者朋友能夠參加,到明年二月採訪財政預算案時,能更得心應手。

December 29,2013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