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

「Johnny财政博客」的YouTube频道推出了一星期,我听到不少朋友的意见,亦有人问我今次以动画介绍公共财政,背后的原因为何,请让我解释一下。

人口老化是不少发达经济体近年面对的问题,在香港,战后「婴儿潮」一代亦逐渐步入退休年龄。随着劳动人口比例下跌,我们的经济增长动力必然会放缓,政府一方面面对收入逐渐减少,一方面要应付愈来愈大的公共开支,此消彼长,香港的公共财政压力势将日渐沉重。

我在今年的预算案,宣布成立由库务科领导的「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邀请学术界和财务界的专家学者加入, 一同为人口高龄化和政府的长远财政承担,作出周全的规划。小组的研究报告相信很快就会交到我手上,让我在明年二月公布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时,能一并向大家介绍报告的主要结论。

虽然我仍未有机会阅读报告和当中的详细数据,但它会触及的大方向,相信与我的预期不会偏离太远:第一,社会的经济动力会逐步放缓,本地生产总值(GDP)未来很难维持过去十年平均的4.5%增长;第二,经济放缓加上劳动人口比例下降,政府的收入将会逐步减少;第三,老年人口增加,政府在医疗、安老、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开支会持续上升,而这些开支都是经常开支,不少属基本福利,要控制或设限并不容易;第四,终有一天,我们需要动用财政储备去支持公共开支,而储备亦总有用完的一天,政府到时必须增加收入,例如增加税收或发债。

上述这些情况,我相信应该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但总有一天会来临,要防患未然,就必须要早作部署,其中重要一步,是让公众都能够理解问题的严重性。

在较早前的预算案谘询会,我有机会跟两位工作小组的学者成员见面。两位学者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我小组的发现和结论,但都分别向我表示,深入了解过香港的人口老化速度和经济数据后,他们对香港财政的看法不同了,除了感到忧虑,亦提醒我要及早做一些功夫,特别是要调节一下公众对香港公共财政的理解和预期。他们的意见,肯定了我近年的想法: 要多做公共财政解说,让市民更了解政府的理财理念,亦即制作「Johnny 财政博客」 十条短片背后的动机。

上星期,我们先后上载了四条短片,它们分别解释四个不同的主题:

「有备无患」: 不少人误以为我们的财政储备是锁起不用的金库,这概念并不准确,相反,我们的财政储备要为全年四千亿元的公共开支「 买单」,每年更为我们赚取约三百亿元的投资收入;

「精打细算」: 我的「口头禅」「应使则使」,其实是指所有涉及公共开支的政策,都必须要有具体的政策目标,评估过整体效益,亦要有详细的执行方案,做到「平靓正」方能得到社会支持,否则若有钱就「为使而使」,不可能保障公共财政的延续性;

「高瞻远瞩」: 政府近年大力投资基建,每年的工程开支高达700亿元,远高于过去五年平均的400亿元,它除了可以维持香港的经济动力,创造就业机会,长远亦能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鱼与熊掌」:公共资源并非用之不竭,面对社会上不同的需要和诉求,我们必须要权衡轻重,衡量不同项目的优次,让有限资源能够兼顾不同需求。

余下的六条短片,会继续就政府的收入结构、税制、量入为出和用者自付原则、人口老化问题等作出点题式的介绍,这些短片除了继续在「Johnny财政博客」的YouTube频道播放,亦会在各区巴士车厢内的「路讯通」(RoadShow)广播,让较少上网的市民,亦有机会收看得到。

除了制作短片向公众解说,新闻界作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主要桥梁,让他们掌握准确而全面的资料亦十分重要。我很高兴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和新闻教育基金,将在下周末举办一场以财政预算案为主题的采访工作坊,我们库务科的同事会主讲其中两个环节,我的好朋友、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马时亨亦会到场分享制订预算案的经验,我期望更多记者朋友能够参加,到明年二月采访财政预算案时,能更得心应手。

2013年12月29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