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司長隨筆

再訪愛爾蘭

我跟和香港駐歐洲聯盟特派代表林雪麗(前左二)在愛爾蘭都柏林與愛爾蘭銀行和支付聯盟及愛爾蘭金融科技和支付協會成員會面。

過去數天,我應邀訪問愛爾蘭都柏林,參加由投資推廣署和愛爾蘭貿易及科技發展局合辦的研討會,推進兩地在多方面的合作。

還記得我十多年前第一次來到都柏林參加一個國際會議,從飛機上看見到這個城市一片綠油油,怡人非常。可能不少人對愛爾蘭這個歐洲西端的小國(人口約500萬)的認識並不深,或許只記得早年歐洲出現債務危機時,愛爾蘭和幾個歐洲國家深陷債務危機,更要由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出手援助。

經過幾年艱辛努力,愛爾蘭已經成功渡過金融危機,經濟迅速復甦,甚至有能力向IMF提前還清債款。愛爾蘭善用其歐洲西端、面向大西洋的地理優勢,以及跟美國在歷史和人文上的淵源,把自己定位為連繫歐洲和北美的主要門戶及航空樞紐。加上年青、高教育水平的勞動力和非常具競爭力的稅率(利得稅稅率為12.5%),成功吸引了不少跨國科技巨擘,包括Google、Facebook、LinkedIn、Intel和IBM等落戶當地,為當地人帶來大量優質的就業機會。當地近年在金融科技、航空、飛機租賃和醫藥生產等領域也是急速發展。愛爾蘭是領先全球的飛機租賃中心,佔全球飛機租賃業務的一半份額。歐洲現時其中一間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Ryanair,就是來自愛爾蘭。

禮節性拜會中國駐愛爾蘭大使岳曉勇。

愛爾蘭近年的成功經驗,加上我早前於杭州和貴陽之旅的所見所聞,令我更深刻體會到,政府必須以遠大目光和新思維,為自身經濟「找對出路」和定位。回看香港,我們同樣正積極為香港經濟的未來訂出出路、找增長點,以前瞻和策略性角度,為本港一些具優勢和發展潛力的行業提供支援、檢視稅制,創造有利營商環境。事實上,香港在金融科技及飛機租賃業務跟愛爾蘭一樣具有很大的優勢,這也是我這次出訪的重點環節。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同時擁有一流的通訊基建及科研力量,我們有很大的優勢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現時數碼港已聚集了約250間大大小小、來自本地和海外的金融科技企業,形成了蓬勃的企業生態環境。過去四年,香港的金融科技企業合共獲得的投融資超過9億美元,比新加坡多近兩倍。我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增撥資源,用以支援數碼港內的初創企業,包括金融科技企業。我也預留了5億元,以作未來五年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專用款項。

目前,全球正在運營的機隊中約四成的飛機屬經營租賃。有市場分析預測,未來二十年全球航空客運量年均增長約5%,當中亞太區增長率更達6%。在這期間,估計新飛機的需求超過41000架,總值超過6萬億美元。飛機租賃是全球性業務,運作上不受地域限制,一個地方能否吸引相關租賃商在當地開設業務,視乎其稅務政策、融資配套及相關人才庫。香港是國際航空樞紐,從香港出發,五小時航程就已能涵蓋全球一半人口。我們在去年中已修訂相關條例,創造具競爭力的稅務環境,推動飛機租賃業務發展。去年底,已有首宗利用香港平台的交易,另外也有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租航機予亞洲區多國的客戶。我深信,將會陸續有更多企業利用香港的網絡和配套服務,將「餅」越做越大。

當然,飛機租賃業務要在一個地方成功發展,除了稅率外,和其他稅務管轄區的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網絡亦甚為關鍵。本港目前已跟40個稅務管轄區簽訂了相關的協定,並正積極與另外13個稅務管轄區進行磋商,短中期目標是將簽署協定的總數增加到約50份,增加在港營商的吸引力。

特區政府努力發展金融科技和飛機租賃業務,是兩個很好的例子,說明我們主動為香港謀求新增長點,並且致力創造有利的環境。正如過去我多次指出,我們不會只是單單追求經濟「量」上的增長,而是會同時致力提升香港經濟「質」的內涵,讓我們的經濟結構更多元,為整體社會帶來更多優質就業機會。

2018年6月3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