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司长随笔

同舟共济 互相扶持

上周三我宣读了新一份的财政预算案,继续采取逆周期财政政策,推出多项一次性纾困措施及多项承担,涉及总额逾1700亿元。这次预算案有四大重点方向:(一)全力抗击疫情、(二)纾解民困、支援企业、(三)推动疫后经济恢复,及(四)投资未来,部署中长期发展。

上周三我公布了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推出了总额逾1700亿元的逆周期措施。

面对这一波疫情凶猛来袭,市面萧条,一些经济环节陷入「休克式打击」,今季情况不容乐观。支持市民和支持中小企,是保护我们社会的核心基础。全港七百多万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生计和收入有保障,是社会的稳定所在。全港三十多万家中小企、雇用了45%在私人企业工作的劳动力,保住中小企是香港经济的稳定之本。

故此,预算案朝多角度维护和支持中小企,包括降低成本、支持资金周转及刺激市道。预算案提出了一系列的税费减免,包括退利得税、退差饷及各项收费的减免等,有助降低中小企的营运成本。在资金周转方面,则提出了暂缓追讨欠租安排及放宽「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计划」。而透过在暑期分阶段发放第二期消费券,可持续地提振市场购买力及消费需求。消费券及一系列的税务宽减和纾缓措施,包括新设的住宅租金免税额,也在个人层面发挥支持的效用。

尽快遏止疫情固然是目前首要工作,但稳住经济和信心也非常重要。疫情爆发及严限社交距离措施,令很多中小企遭受突如其来的重击,对前景信心顿失,受严重打击的行业如饮食业,更开始出现一些选择暂时停业甚至结业的情况。当生意额只及平常的两至三成,甚至收入归零,原本已很高昂的租金便更难负担。过去我们一再呼吁大地产商和大业主尽可能考虑减租或调整租金结构,让中小企商户可挺过低潮,惟反应未如人意,面对这个疫情,更多中小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香港,经营生意的成本高,租金尤其昂贵,过去都由市场自行调节。然而,这一波疫情令经济迅间陷入冰点,中小企大规模倒闭潮的危机已迫在眉睫,这将打击就业,削弱信心,造成社会不稳。

在这样的考量下,我决定在预算案中提出尽速立法,禁止业主就指定行业欠租的租户,采取终止租约及相关法律行动,为期三个月。指定行业范围除了幼儿中心、补习学校、洗衣店等17类「防疫抗疫基金」载列的处所外,也包括零售店铺、兴趣班等受疫情重创的行业。我们相信待疫情受控,经营环境较为稳定后,商户的生意和资金流逐渐回复正常,便有能力逐步摊还欠租。这是非常时间的非常手段,希望以时间换取解决问题的空间,透过设立一个类似「暂缓期」(moratorium period),为中小企提供喘息空间,避免企业出现「骨牌式」的倒闭潮。

这措施并非不许业主收租,只是稍缓一点才追讨;也不是鼓励租户不交租,只是为那些一时间未能承受高强度压力的企业提供纾缓,尤其是中小企。如果大家每人让一步,保住中小企,便能帮助保住他们背后所聘用的员工及其家庭的生计。

有小商户告诉我们,这项措施公布后,有些本已极度悲观的朋友才稍为定神,开始筹划如何再挺多数个月;也有小商户说,更多业主愿意商讨减租的可能。我也注意到在措施公布后,有发展商响应我们的呼吁,向因防疫措施被要求关闭的租户提供免租安排至4月20日。我希望有更多有能力的发展商及大业主担起社会责任,一起支持中小企,以互谅互让的态度,找到一个业主可接受、租客能承受的方案。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香港最需要发挥同舟共济精神的时候。

抗疫是目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整个社会都需要共同面对和承担。过去一段时间,不少机构都向应呼吁出钱出力捐助抗疫物资。这份对社会的关心,其实也能同时体现在减租免租以支持中小商户度过难关。协助社会稳定经济、保住就业,这行动也是支持防疫抗疫的最好宣言。

为理顺暂缓追讨欠租安排的运作,计划中包括了多项配套,包括:(1)因这措施受影响的物业,差饷可顺延缴交;(2)法例将同时列明,业主如因此而影响租金收入,令与该物业相关的借贷未能如期还款,期内业主也可暂缓向银行还款(repayment moratorium);(3)如有长者以个人名义持有单个商铺收租且赖以为生,政府将提供最多相等于三个月租金的垫支安排,上限十万元。

有些朋友或顾虑这措施影响了商业社会的运作或合约精神,但在英国、澳洲和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在深陷疫情及经济冰封之际,也曾有类似举措,足见不同政府在关键时刻,也必须以保护经济元气和社会稳定为首要考量。我们这次暂缓追讨欠租的安排只维持三个月,也是迫不得已、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

为了完善建议及优化运作,我们会继续聆听不同持份者的意见,希望大家也以大局为重、以稳住经济为先、以保住最多中小企及打工仔的生计为念。希望大家在香港这同一屋檐下,愿意为这个家出一分力,在大风大雨之际,互相体谅、互相扶持。

暂缓追讨欠租安排相关的条例草拟工作正全速进行,冀在这关键阶段对指明行业的经营都能提供短期保护。有关法例在完成草拟后,须经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同意,并获立法会审议通过后,才能生效。

2022年2月27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