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司长随笔

「筑」以自豪

随着本地疫情渐趋稳定,特区政府正努力巩固抗疫的成效,期望让各行各业可展开稳定的复苏步伐。以建造业为例,其最新失业率为10.9%,较早前回落了0.6个百分点,虽然数字仍高,但只要能继续积极控疫抗疫,为工地提供妥善安全的免疫屏障,相信建造业的就业情况有望稳步改善。

事实上,发展基建工程关系到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不论是房屋、医院或道路网络,政府一直积极大力投资,未来数年政府工务工程每年开支估计均超过一千亿元。再加上私人发展项目,建造业整体的工程额每年约在三千亿元的水平,创造超过三十万个就业机会,反映香港对建造服务的需求持续殷切。

上周,我出席了香港建造学院院校发展工程的竣工典礼并致上贺辞。

然而,香港建造业正面对多方面的挑战,特别是从业员「高龄化」及技术老化的问题,而我们已从多方面采取策略应对,包括应用创新科技、提供专业化培训和推动从业员年青化等。

创新科技

为建造行业引进创新科技,既可提升生产力,也可提升工程的质量和工地安全。我在二○一八年的《财政预算案》拨款10亿元成立「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鼓励及支持业界采用科技和创新的建筑方法,例如建筑信息模拟技术(BIM)、「组装合成」建筑法等,同时亦致力提升从业员掌握科技应用的能力。此外,去年在工务工程开始采用数码工程监督系统,由规划、兴建,以至工程各环节的监督都引入最新技术,令施工更安全,同时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除了在工程上采用创科,香港建造学院自二○一八年成立以来,也把创新科技纳入课程,例如学院的葵涌院校设立首个「建造业安全体验训练中心」,将虚拟实景技术(即VR)及不同的感官体验注入安全训练课程当中,以提升业界及学员对工地安全的意识,减低工程意外发生的机会。又例如,学院在烧焊课程及起重机操作课程中亦引入模拟器的应用,让学员可在安全环境中逐步掌握所需的技术。

专业化和年青化

建造业对工艺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十分重视工艺培训。过去十年,政府向建造业议会合共拨款6亿2千万元的培训资源,协助应对业界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其中,在2019年的2亿元拨款,用于支持香港建造学院增加津贴吸引年轻人入行接受培训,支援培训在职工人由普通工人提升至「中工」(即半熟练技工)水平,并训练更多「中工」成为「大工」(即熟练技工),让从业员可透过进修,不断晋升。

当日亦听取了学员介绍了院校的最新发展。

除了加强从业员的工艺培训,香港建造学院亦积极为课程进行资历架构认证。现时,全日制建造证书课程及建造文凭课程已获得资历架构的认可,而学院亦致力争取成为第三级别的「学科范围评审」的营办者,为全日制毕业生提供完整的持续学习衔接机制及清晰的晋升阶梯。换句话说,年青人加入建造业,通过学院的基本培训课程后持续学习,可以有三个发展方向:成为技术优秀的工匠、知识型的「工地」打理人,又或是前线项目督导人员。

在政府、建造业议会及业界的努力下,议会在这十年间已培训超过40 000名从业员,为业界注入新力量。透过创新科技的应用、专业的培训和优化晋升阶梯,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从业员的发展机会,有助吸引更多年青人入行发展。

上星期,我出席了香港建造学院院校发展工程的竣工典礼,见证学院位于九龙湾、葵涌以及上水三所院校的翻新及设施提升工程顺利完成。有关工程整合及提升各院校的训练设施,以配合现代的互动教学模式和建造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竣工典礼当日,学员及毕业生跟我们分享了他们持续进修的方向和对未来的憧憬。除了希望在工艺技术、创新科技应用及工程监督等范畴继续装备自己外,有些学员已计划报读高级文凭,向知识型建造业技术专才的目标进发。可以说,建造业界的传承已逐步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应用的多层次阶梯。

令人惊喜的是,这批同学不单止有工匠的手艺,还有具时代感的音乐才华。当天同学们组成的乐队,更即席表演并献唱了由学院师生填词的校歌。现场乐队的专业工匠精神,实在令人眼前一亮! 就让我借用学院校歌中的两句歌词「一双手筑以自豪 再远也决心攀到」,与所有年青人共勉。相信无论是在那个行业,只要有梦想,努力学习、携手向前,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发展的天地。

2021年6月6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