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司长随笔

准确定位 乘势而上

上星期,我应邀到上海出席「第九届沪港大都市发展研讨会」,期间遇到多位来自香港的年青人,他们都是在香港中学毕业后,负笈上海升读大学,当中数位已毕业的同学,有些正在内地的公司工作,也有些正计划投身创业,准备一试身手。与他们的交谈中,我感受到那份拼劲与热诚,为自己选择的目标而奋斗,感觉很踏实。后来在另一个场合,我在港遇到一位年青的财经记者,他的广东话很流利,没料到原来是来自上海,已在港工作了数年。

谈到香港与上海,很自然拿来比较,一些人会以相互争竞、甚至是零和游戏的角度来看。但我认为,惟以相互协作、携手共赢的心态,才能造就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大局、准确定位,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才能从环球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茁壮发展。

过去四十年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让我清楚看到,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开放、加强跟国际接轨,香港关键的角色不但没有被淡化,反而是通过不断转型,以自己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从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扩大与各国之间的双向投资和贸易往来,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香港的金融发展可以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再创高峰。

首先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建联通和资金融通方面,香港除了作为基建项目的融资中心外,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不同的金融工具和产品,缓解基建投资的风险,让「一带一路」项目更能吸引市场资金投入。同时,我们亦可提升为这些项目提供保险及再保险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第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财富,为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带来巨大机遇,尤其是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方面。

第三,我们最近改革了上市制度,容许拥有不同股权架构的高增长及创新产业公司、与及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请在交易所主板上市。这让内地优质的创科企业,利用香港的资本市场拓展全球业务,同时激活香港证券市场的竞争力,提升香港市场的宽度及深度。

第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深入,香港作为国际和内地投资者独有的双向投资平台,在内地进一步推动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会有所得益。例如最近MSCI开始把约230只中国A股纳入它的新兴市场指数,我们可以探讨如何提供相关的衍生工具和产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在服务市场需要的同时,开拓更多商机,让互联互通的内容更宽、更深。

第五,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香港可以作为他们国际业务的总部和财资中心。我们已经修订了相关税务条例,为财资中心的业务提供税务优惠。我们也在积极做好其他配套的政策措施,例如争取跟更多经济体签订「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进一步提高我们作为国际业务总部的优势。

第六,就是债券市场和近年快速冒起的绿色金融。在二○一五年底,全球各国签订《巴黎协议》,要履行减排的承诺,改变以往高碳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并且要加大在环保项目方面的投资,逐步向绿色可持续的经济模式转型。国家承诺减排目标是在二○三○年或以前把碳强度,从二○○五年的水平降低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六十五。随着国家加大绿色建设,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过去两年每年发行了约23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

我在《财政预算案》中宣布1 000亿元的香港特区政府的绿色债券的发行计划、「绿色债券资助计划」、「债券资助先导计划」,加上相关的税务优惠,有助吸引更多内地和海外的企业来香港发债 。

第七是人才。人才永远是每一个产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区政府和相关机构正筹备成立金融学院,目标是透过跨界别专业知识交流和应用研究的协作,提升香港金融人才的力量,并为金融业培训高质素的人才。

香港作为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服务枢纽,和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中心。在「一国两制」下,我们的金融市场拥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包括自由开放的市场、高效的监管体系和金融基建、普通法体系和优良的法治、简单低税制、丰富的金融产品、两文三语的一流专业人才,国际联系、中西荟萃的生活方式等等。这些优势都不是其他地方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展或者是复制的。

展望未来,内地越是开放、越是跟国际接轨,香港连系国际的门户和枢纽功能越见重要,我们在「一国两制」下的优势也更显突出。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策略、认准自己的定位、全力以赴,必定能更好的服务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继续创造辉煌。

2018年6月10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