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司長隨筆

準確定位 乘勢而上

上星期,我應邀到上海出席「第九屆滬港大都市發展研討會」,期間遇到多位來自香港的年青人,他們都是在香港中學畢業後,負笈上海升讀大學,當中數位已畢業的同學,有些正在內地的公司工作,也有些正計劃投身創業,準備一試身手。與他們的交談中,我感受到那份拼勁與熱誠,為自己選擇的目標而奮鬥,感覺很踏實。後來在另一個場合,我在港遇到一位年青的財經記者,他的廣東話很流利,沒料到原來是來自上海,已在港工作了數年。

談到香港與上海,很自然拿來比較,一些人會以相互爭競、甚至是零和遊戲的角度來看。但我認為,惟以相互協作、携手共贏的心態,才能造就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們也要認清大局、準確定位,並不斷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從環球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不斷茁壯發展。

過去四十年國家改革開放的進程,讓我清楚看到,隨著國家不斷加大開放、加強跟國際接軌,香港關鍵的角色不但沒有被淡化,反而是通過不斷轉型,以自己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從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着國家發展進入新時代,繼續深化改革,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擴大與各國之間的雙向投資和貿易往來,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香港的金融發展可以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再創高峰。

首先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基建聯通和資金融通方面,香港除了作為基建項目的融資中心外,還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不同的金融工具和產品,緩解基建投資的風險,讓「一帶一路」項目更能吸引市場資金投入。同時,我們亦可提升為這些項目提供保險及再保險服務方面的競爭力。

第二,是粵港澳大灣區和亞太地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財富,為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帶來巨大機遇,尤其是在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方面。

第三,我們最近改革了上市制度,容許擁有不同股權架構的高增長及創新產業公司、與及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請在交易所主板上市。這讓內地優質的創科企業,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拓展全球業務,同時激活香港證券市場的競爭力,提升香港市場的寬度及深度。

第四,隨着人民幣國際化的持續深入,香港作為國際和內地投資者獨有的雙向投資平台,在內地進一步推動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會有所得益。例如最近MSCI開始把約230隻中國A股納入它的新興市場指數,我們可以探討如何提供相關的衍生工具和產品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在服務市場需要的同時,開拓更多商機,讓互聯互通的內容更寬、更深。

第五,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香港可以作為他們國際業務的總部和財資中心。我們已經修訂了相關稅務條例,為財資中心的業務提供稅務優惠。我們也在積極做好其他配套的政策措施,例如爭取跟更多經濟體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進一步提高我們作為國際業務總部的優勢。

第六,就是債券市場和近年快速冒起的綠色金融。在二○一五年底,全球各國簽訂《巴黎協議》,要履行減排的承諾,改變以往高碳排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並且要加大在環保項目方面的投資,逐步向綠色可持續的經濟模式轉型。國家承諾減排目標是在二○三○年或以前把碳強度,從二○○五年的水平降低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六十五。隨着國家加大綠色建設,國家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國,過去兩年每年發行了約23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

我在《財政預算案》中宣布1 000億元的香港特區政府的綠色債券的發行計劃、「綠色債券資助計劃」、「債券資助先導計劃」,加上相關的稅務優惠,有助吸引更多內地和海外的企業來香港發債 。

第七是人才。人才永遠是每一個產業成功與否的關鍵。特區政府和相關機構正籌備成立金融學院,目標是透過跨界別專業知識交流和應用研究的協作,提升香港金融人才的力量,並為金融業培訓高質素的人才。

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服務樞紐,和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在「一國兩制」下,我們的金融市場擁有非常獨特的優勢,包括自由開放的市場、高效的監管體系和金融基建、普通法體系和優良的法治、簡單低稅制、豐富的金融產品、兩文三語的一流專業人才,國際聯繫、中西薈萃的生活方式等等。這些優勢都不是其他地方可以在短時間內發展或者是複製的。

展望未來,內地越是開放、越是跟國際接軌,香港連繫國際的門戶和樞紐功能越見重要,我們在「一國兩制」下的優勢也更顯突出。我相信,只要我們繼續堅持「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策略、認準自己的定位、全力以赴,必定能更好的服務新時代國家的發展,繼續創造輝煌。

2018年6月10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