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浅谈中港经济融合

过去十年,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为本地金融业带来庞大机遇。图为年前我在多伦多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与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会面。

中港融合是近年社会各界热议的题目,不同的论述多是集中在文化社会层面,两地经济融合的讨论相对较少,我希望向大家讲述一下我的观察。

了解中港经济融合,值得先回顾过去卅年的历史发展。中港经济融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八十年代初,国家落实改革开放,吸引香港工业北上,转到珠三角地区落户。本地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制造业比重下降,取而代之是高增值的物流,贸易和专业服务。同时间,内地企业纷纷来港设立代办处,这些「窗口公司」,令香港名副其实成为内地企业通往世界各地的「窗口」,带动内地的出入口贸易发展。

九十年代,国家加大改革力度,经济发展迅速,内地除了为香港提供庞大的生产力,亦成为了我们主要的市场。内地市场的逐步开放,为香港的专业服务提供了庞大商机,金融、物流、会计、法律等各行各业都能够直接受惠;另一方面,两地进一步的经济融合,亦带动内地的经济建设,更能与国际接轨。

踏入廿一世纪,国家正式迈进国际市场,不少国内企业成功利用香港这个跳板「走出去」;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内地金融市场改革和人民币业务国际化两方面,亦肩负重要角色。

回顾近年内地企业「走出去」的例子,不难发现香港的踪影。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人寿、光大集团、华润集团及中国大冶等具规模的企业,都是透过在香港集资上市,大大提升其企业管治水平和透明度。其他具潜质的内地企业,如华大基因、水晶石科技等,在落户香港后,亦利用香港在市场推广及打造品牌的优势,成功打进国际市场。

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是内地最早成立的基因研究组织, 2000年在香港成立研发中心,利用香港商业枢纽的地位结合本地和内地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向海外拓展。至于从事设计的水晶石科技,于2008年凭籍北京奥运会的数字影像及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打出名堂。它在香港设立的综合办事处,就是利用我们的专业管理服务,负责集团的海外营运。

人民币业务近年的发展,亦值得大家注视。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始于2004年,当时,银行主要为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及信用卡等服务。十年后的今天,香港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效率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和以人民币定价的产品。

我认为,人民币业务发展是近年来中港经济互惠互利、创造双赢的最佳例子。由于内地资本帐还未完全开放,香港为国家的资本项目提供了一个风险可控的测试平台,大力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让它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结算、投资及储备的货币。同时,透过发展人民币债券、贷款和股票类产品,香港亦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融资中心,为金融业造成庞大机遇。

面对世界各地争相发展人民币业务,我相信香港具有很好的竞争优势。我们是世界上最早起步的离岸人民币中心,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基建配置,即使未来人民币实施自由兑换,香港仍然能够凭着先驱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占先,情况和英国伦敦在发展Eurodollar(美国境外美元)业务上拥有的优势一样。

回顾过去卅年的发展,我们不能否认中港经济已经高度融合的事实,过程之中双方均有所得着。顺着这一条路径展望未来,我相信我们能够更踏实地计划香港的发展路向。

2013年6月2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