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我看港台经济合作的前景

我在星期一至星期三到了台湾,见了不少台湾朋友。回来后处理了积压的公务,现在才有时整理一下在台湾不足四十八小时行程中的领会。

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是我非常尊敬的前 辈,也是促进两岸三地交流的重要推动者。

这次台湾之旅的首要任务是以「协进会」荣誉主席的身份,参加「协进会」与「策进会」第三次联席会议。可能由于两会的工作已经上了轨道,双方也本着「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想法,不少具体成果已在过去数个月公布和实施,所以外界没有期望这次会议会公布重大的「新亮点」。少了这份压力,我反而多了一些空间思考如何进一步促进港台关系。

由于言语丶文化、地理接近,香港和台湾民间的交往一直非常频繁,但官员交流却相对滞后。两年前成立「协」丶「策」两会这个平台是个重大的突破。现在,「香港经济贸易文化办事处」已经成立,我们有同事常驻在台北,双方的沟通变得常规化。教育、文化丶卫生丶环保等不同部门也与台湾方面的对口单位增加沟通和交流,部分更已就具体的事情进行磋商丶签订互惠互利的协议。

刚卸任的「陆委会主委」頼幸媛一直支持 「协」丶「策」两会的工作。

过去两岸未有三通时,香港一直在两岸经贸往来上担当中转的角色。香港业界曾经担心两岸三通会对香港带来重大打击。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负面的影响是短暂的,未来增长的势头却非常不错。以空运为例,港台间的客运量在三通后虽然有所下降,但很快已经重拾升轨。随着「协」丶「策」两会签署了航空运输协议,港台的航班次数、航点、参与的航空公司皆有所增加。现在,每日往返香港与台湾的航班达60多对,比三通前还多。

我认为这并不难理解。两岸三地的经济本来已经有很强的互补性,当一些不必要的限制撤消后,企业、个人可以更容易、更有效率地在三地间找到更理想的供应商丶合作伙伴和销售对象,所以三地人员交流多了丶生意的饼做大了、整体竞争力也提升了,大家都有所得益。「协」丶「策」两会的工作也是以促进交流、减少限制为大方向,例如:简化旅客出入境手续、降低关税、避免双重征税等等。

「经济部长」施颜祥和我皆是麻省理工的 校友。我们对促进港台经济合作也有共同 的愿景。

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欧美传统巿场衰退的背景下,促进两岸三地经济更紧密合作越来越重要。

在全球化下,一件产品由设计、采购原材料零件、生产半制成品、组装等过程,须要多个经济体的参与。近年泰国水浸和日本地震令不少产品的供应链中断,对经济影响的范围远超过灾区和这两个国家。我认为综合起来,两岸三地的产业有相当深度、宽度和规模,促进三地贸易更自由化,可以增加供应链的抗灾能力(例如可以在不同地区生产同一零件、替代零件和供应商可以更多元化等),大大提高三地产业的竞争力。

「财政部长」张盛和给我的印象是实干而 富有幽默感。一谈之下,原来港台在现时 的外围经济环境下面对的困难,也有不少 相似之处。

现时,欧美传统巿场衰退,这个情况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亚太区的经济情况相对稳定,发展的势头较为明显。在可见的将来,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生产力的提升和消费力的增长将会集中在亚洲。两岸三地应该在过去的基础上抓紧机遇,在全球市场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巩固三地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提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

所以,我着力推动港台商讨更紧密经济合作安排协议,与香港和内地间的CEPA及内地和台湾间的ECFA形成铁三角。这可以令港商也受惠于ECFA的早收清单,台商也可以利用CEPA的优惠措施进入内地巿场。从较宏观的角度,内地、台湾和香港的经济结构、比较优势不尽相同。这个铁三角可以令两岸三地成为优势互补、紧密相连的产业结构,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把握现时全球经济重心转移的机遇,为三地未来的经济打好基础。

2012年9月30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