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二十国集团峰会

上星期四、五,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二十国集团(G20)在法国康城举行的领导人峰会。

峰会集中讨论了全球经济,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以及二十国集团倡议的强劲、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会议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系的领导人,进一步讨论了维护全球银行系统及金融市场稳定的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会(IMF)可以扮演的角色。

和以往各次峰会一样,领导人讨论G20框架的重点,就是如何使全球达致均衡的增长。此外,峰会亦讨论了一些较为具体的事项,包括IMF的资源是否足够、扩大特别提款权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的组成货币等等。

在峰会上,领导人达成了康城行动纲领。各国将共同努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加强发达国家及新兴国家应对短期危机的能力,并推动全球经济中期的均衡发展。

一方面,发达国家将采取措施恢复市场信心,并落实清晰、可信及具体的政策整顿国内财政。有庞大贸易盈余的发达国家将鼓励内需;而有庞大贸易赤字的发达国家将提高国民储蓄。另一方面,新兴国家将调整它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以保持经济增长,应对经济的下行风险,并抑制通胀压力,提升国内金融的稳健性。

G20领导人近年定出多项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措施,但全球经济前景仍然不明朗。我们知道,解决欧洲和美国的结构性问题并无捷径,并相信欧美经济仍会放缓一段时间。这无可避免会影响全球、包括香港的经济增长。

由于欧美传统市场需求大减,而开拓新兴市场亦要一段时间才可以见到实效,香港的出口货量在七月按年仅增长百分之一,至八月更出现百分之二的跌幅,估计九月份跌幅将会加剧,进一步扩大到超过百分之十。香港在今年余下的时间,以致明年初的表现都不容乐观。

因此,我们必须密切留意国际的风云幻变。香港有机会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参与G20峰会,使我们可以在这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上获得第一手资讯。这对我们设计应对环球宏观经济变化的政策甚为有用。我们除了可以第一时间得悉各国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最新看法,和各国际组织的政策和最新动态之外,更可以在电视机镜头以外,从各国领袖的讨论中了解到峰会共识背后的讨论细节,包括一些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使我们可以更加掌握各国面对不同的问题和经济发展的态度和动向。

二十国集团的建立,最初由美国及日本等八大工业国组织(G8)在1999年提出,目的是提供一个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促进国际合作,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危机重演,让有关国家能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进行非正式对话,以维持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集团最初主要活动是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相对于G8,它加入了多个新兴经济体系,例如中国、印度及巴西等,使它更加具代表性。目前二十国集团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约占世界的85%,人口达40亿。

二十国集团的架构日渐成熟,反映出新兴经济体系的重要性。集团成员国的领导人2009年宣布,该组织将取代八国集团(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一次峰会2008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当年正值全球陷入经济危机,各国认为集团的会议应该升格。除了召开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外,要由各经济体系的最高领导人主导其事,就世界经济面临的种种问题,商讨对策。G20领导人随后又在英国伦敦(2009年4月)、美国匹兹堡(2009年9月)、加拿大多伦多(2010年6月)及韩国首尔(2010年11月)举行过峰会。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每次都参与了。继康城之后,下次G20领导人峰会,将于2012年6月在墨西哥举行。

注:更多关于康城峰会的资料,请参看我们在星期四及五发出的新闻公报。

2011年11月6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