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二十國集團峰會

上星期四、五,我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出席了二十國集團(G20)在法國康城舉行的領導人峰會。

峰會集中討論了全球經濟,特別是歐洲債務危機的發展,以及二十國集團倡議的強勁、可持續和均衡增長框架。會議上,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系的領導人,進一步討論了維護全球銀行系統及金融市場穩定的措施,以及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可以扮演的角色。

和以往各次峰會一樣,領導人討論G20框架的重點,就是如何使全球達致均衡的增長。此外,峰會亦討論了一些較為具體的事項,包括IMF的資源是否足夠、擴大特別提款權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的組成貨幣等等。

在峰會上,領導人達成了康城行動綱領。各國將共同努力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加強發達國家及新興國家應對短期危機的能力,並推動全球經濟中期的均衡發展。

一方面,發達國家將採取措施恢復市場信心,並落實清晰、可信及具體的政策整頓國內財政。有龐大貿易盈餘的發達國家將鼓勵內需;而有龐大貿易赤字的發達國家將提高國民儲蓄。另一方面,新興國家將調整它們的宏觀經濟政策,以保持經濟增長,應對經濟的下行風險,並抑制通脹壓力,提升國內金融的穩健性。

G20領導人近年定出多項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的措施,但全球經濟前景仍然不明朗。我們知道,解決歐洲和美國的結構性問題並無捷徑,並相信歐美經濟仍會放緩一段時間。這無可避免會影響全球、包括香港的經濟增長。

由於歐美傳統市場需求大減,而開拓新興市場亦要一段時間才可以見到實效,香港的出口貨量在七月按年僅增長百分之一,至八月更出現百分之二的跌幅,估計九月份跌幅將會加劇,進一步擴大到超過百分之十。香港在今年餘下的時間,以致明年初的表現都不容樂觀。

因此,我們必須密切留意國際的風雲幻變。香港有機會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員參與G20峰會,使我們可以在這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上獲得第一手資訊。這對我們設計應對環球宏觀經濟變化的政策甚為有用。我們除了可以第一時間得悉各國對全球經濟環境的最新看法,和各國際組織的政策和最新動態之外,更可以在電視機鏡頭以外,從各國領袖的討論中了解到峰會共識背後的討論細節,包括一些討價還價的過程。這使我們可以更加掌握各國面對不同的問題和經濟發展的態度和動向。

二十國集團的建立,最初由美國及日本等八大工業國組織(G8)在1999年提出,目的是提供一個國際經濟合作平台,促進國際合作,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危機重演,讓有關國家能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進行非正式對話,以維持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

集團最初主要活動是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相對於G8,它加入了多個新興經濟體系,例如中國、印度及巴西等,使它更加具代表性。目前二十國集團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約佔世界的85%,人口達40億。

二十國集團的架構日漸成熟,反映出新興經濟體系的重要性。集團成員國的領導人2009年宣布,該組織將取代八國集團(G8),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一次峰會2008年11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當年正值全球陷入經濟危機,各國認為集團的會議應該升格。除了召開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外,要由各經濟體系的最高領導人主導其事,就世界經濟面臨的種種問題,商討對策。G20領導人隨後又在英國倫敦(2009年4月)、美國匹茲堡(2009年9月)、加拿大多倫多(2010年6月)及韓國首爾(2010年11月)舉行過峰會。我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每次都參與了。繼康城之後,下次G20領導人峰會,將於2012年6月在墨西哥舉行。

註:更多關於康城峰會的資料,請參看我們在星期四及五發出的新聞公報。

2011年11月6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