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落地生根

刚出访加拿大后归来,在加国逗留了五天,到过多伦多、渥太华和蒙特利尔,除了与当地高层官员和商界领袖会面外,更特别跟香港移民或移民的下一代会面,分享他们早年移居当地,适应新环境时遇上的困难和现时的生活情况。

在多伦多的港侨酒会上与华人国会
议员梁中心(左二)合影

回顾历史,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史最早可追溯到1858年,当年有华工到当地从事兴建铁路等劳动工作。据记载,当时加国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很欢迎华工,社会亦肯定华工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但从1885年开始,加国对华工征收「人头税」,以限制他们入境,最初为每人50加元,至1904年更大增至500加元。当地政府在1923年颁布法令,停止征收华工「人头税」,但限制华人入境,令不少华工的家人无法入境团聚。在数年前(2006年),当时的加拿大总理对一世纪前加国政府向铁路华工征收「人头税」及排华法案等事,正式道歉,并对受害人提供赔偿。

这是第一代华工移民的辛酸史。

话说回来,八、九十年代,香港掀起移民加拿大的热潮。有人因为不明朗的政治因素,有人为了下一代,而放弃香港的事业,告别亲友同事朋友们,在加国开展新生活,落地生根。当中亦有不少退休港人,被当地恬静、闲适的生活环境所吸引,而安居彼邦。

今天,这批香港移民的第二、第三代已经是加国土生土长的年青人,他们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在各行各业的年青才俊中,都可以找到港人移民后代的身影。当中有些更凭着他们懂华语和华人文化的优势,协助加国公司,在大中华地区发展业务。

有人称移民的后代为「竹升」。竹竿有节,且是空心的,意指他们两头不到岸,中西都不懂。但我在加拿大所接触的移民第二代,他们都很乐观、自信,并没有因肤色头发的不同而产生矛盾,他们接受西方风俗文化、但同时亦渗着祖父母、父母的传统东方观念。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谓,加拿大移民部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能力评估(PISA)的结果所作的报告显示,当地移民第二代的社会经济成就,平均超出父母是本地加拿大人的年轻人。而不同族裔中,华裔及南亚裔取得大学及以上学历,受雇于专业和高增值行业的情况也是最多的。

过去十多年,有多位与香港有渊源的移民,在政坛上亦发挥影响力,例如出生于香港的利德蕙,是国会上议院的首位华裔议员;在2009年获委任为省督的李绍麟,也是在香港出生及接受中学教育,他是加国第三位华裔省督。

在社会上,华人在加国建立了很好的网络,有人主动组织移民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工作,开办英语班等,协助刚到当地的华裔移民适应新生活。有些机构更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当地的弱势社羣,不分种族,为社区上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服务。

另外,加拿大以华人为对象的传媒机构,亦迅速发展∶有香港报章登陆、有资深传媒人大搞中文电台和电视台、有著名香港DJ在彼岸「开咪」,例如大家十分熟悉的卢业媚,令不少移民都有「天涯若毗邻」之感。

这是近代移民的生活实况。

今次加国之旅,除了加强了香港与加拿大的经贸交流外,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回顾移民历史之旅!

2011年7月17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