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落地生根

剛出訪加拿大後歸來,在加國逗留了五天,到過多倫多、渥太華和蒙特利爾,除了與當地高層官員和商界領袖會面外,更特別跟香港移民或移民的下一代會面,分享他們早年移居當地,適應新環境時遇上的困難和現時的生活情況。

在多倫多的港僑酒會上與華人國會
議員梁中心(左二)合影

回顧歷史,加拿大的華人移民史最早可追溯到1858年,當年有華工到當地從事興建鐵路等勞動工作。據記載,當時加國因經濟發展的需要,很歡迎華工,社會亦肯定華工們刻苦耐勞的精神。

但從1885年開始,加國對華工徵收「人頭稅」,以限制他們入境,最初為每人50加元,至1904年更大增至500加元。當地政府在1923年頒布法令,停止徵收華工「人頭稅」,但限制華人入境,令不少華工的家人無法入境團聚。在數年前(2006年),當時的加拿大總理對一世紀前加國政府向鐵路華工徵收「人頭稅」及排華法案等事,正式道歉,並對受害人提供賠償。

這是第一代華工移民的辛酸史。

話說回來,八、九十年代,香港掀起移民加拿大的熱潮。有人因為不明朗的政治因素,有人為了下一代,而放棄香港的事業,告別親友同事朋友們,在加國開展新生活,落地生根。當中亦有不少退休港人,被當地恬靜、閑適的生活環境所吸引,而安居彼邦。

今天,這批香港移民的第二、第三代已經是加國土生土長的年青人,他們完全融入當地的生活,在各行各業的年青才俊中,都可以找到港人移民後代的身影。當中有些更憑著他們懂華語和華人文化的優勢,協助加國公司,在大中華地區發展業務。

有人稱移民的後代為「竹升」。竹竿有節,且是空心的,意指他們兩頭不到岸,中西都不懂。但我在加拿大所接觸的移民第二代,他們都很樂觀、自信,並沒有因膚色頭髮的不同而產生矛盾,他們接受西方風俗文化、但同時亦滲着祖父母、父母的傳統東方觀念。

我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謂,加拿大移民部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際學生能力評估(PISA)的結果所作的報告顯示,當地移民第二代的社會經濟成就,平均超出父母是本地加拿大人的年輕人。而不同族裔中,華裔及南亞裔取得大學及以上學歷,受僱於專業和高增值行業的情況也是最多的。

過去十多年,有多位與香港有淵源的移民,在政壇上亦發揮影響力,例如出生於香港的利德蕙,是國會上議院的首位華裔議員;在2009年獲委任為省督的李紹麟,也是在香港出生及接受中學教育,他是加國第三位華裔省督。

在社會上,華人在加國建立了很好的網絡,有人主動組織移民服務機構,開展社區工作,開辦英語班等,協助剛到當地的華裔移民適應新生活。有些機構更將服務範圍擴大至當地的弱勢社羣,不分種族,為社區上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服務。

另外,加拿大以華人為對象的傳媒機構,亦迅速發展︰有香港報章登陸、有資深傳媒人大搞中文電台和電視台、有著名香港DJ在彼岸「開咪」,例如大家十分熟悉的盧業媚,令不少移民都有「天涯若毗鄰」之感。

這是近代移民的生活實況。

今次加國之旅,除了加強了香港與加拿大的經貿交流外,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次回顧移民歷史之旅﹗

2011年7月17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