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inancial Secretary

Blogs of former Financial Secretary

從糧荒談起

「糧荒」,對於生活在香港這塊福地的市民來說,實在有點遙遠和陌生。過去數十個寒暑,無論我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生怎樣的動盪、經歷怎樣的風雨,也不用憂慮香港會出現糧荒。

從糧荒談起
與辛世文(左)和林漢明教授攝於水稻實驗室

但想不到,到了經濟和科技發展蓬勃的二十一世紀,糧食問題竟然引起了香港市民和輿論的關注。兩三星期前,因為有報道說入口大米價格上漲,竟然有市民去搶購大米。電視新聞接連報道,還播出超級市場食米貨架空空如也的鏡頭。那一刻,相信很多市民都會有疑問︰「香港不會沒有食米供應吧?」

糧食價格上升的問題,不單影響香港,實際上已經引起全球關注。世界銀行估計,過去三年糧食價格上升了83%。國際貨幣基金會總幹事史特勞斯(Dominique Strauss-Kahn)更警告,糧食價格繼續攀升會導致十分嚴重的後果,例如戰爭。事實上,本月初海地已因為食品價格大幅上升而引發暴力騷動。

有分析認為,全球糧價上漲的原因有多個,包括已發展國家研發生物燃料、國際油價攀升而推高肥料價格,再加上一些國家因氣候原因導致糧食減產,例如澳洲去年遇到百多年來最嚴重乾旱,引致國內小麥產量下降60%,而英國的小麥今年亦可能因為水災而減產10%。

大家不要被以上資料嚇倒,特區政府一直都十分關注糧食的供應。縱使未來一段日子裡,我們或許仍會面對食品價格上升,但食品供應不會出現問題。政府會致力確保世界各地的供應商可以維持輸港食品供應充足,而多元化的入口來源亦有助於保持食品價格穩定。

香港的糧食主要靠進口,食米也一樣。元朗曾經是著名的稻米產地,生產的元朗絲苗遠近馳名。如今,這已經成為「歷史名稱」。

但不要以為香港已切斷了與稻米的生產關係,香港還在默默地為稻米生產而努力,只不過不是由農民進行,而是主要由科學家進行而已。

上周,我參觀了中文大學的植物及農業生物科技中心,對於中心致力研究高產量雜交水稻,印象深刻。研究人員通過良種培育,減少稻穗佔用的空間,可使同一畝地多種水稻,希望將每畝產量提高至九百公斤。另外,中心亦研究提高稻米的營養,以及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以期擴大稻米種植面積,使灌溉不足或鹽份較高的農地也可種植稻米,增加產量。

中國有超過13億人口,佔全球人口近21%,要讓13億人民得到温飽,實在是很大的挑戰。中國人以米、麥為主食,而中國適合種植這些農作物的耕地實在不多。要養活13億人,不能好像香港這樣,靠進口糧食,而必須要有足夠的糧食產量,自己養活自己。多年來,中國在高產雜交水稻研究上做了很多功夫,取得了世界公認的重大成果。香港也加入這個研究團隊,當然不是著眼於解決香港自己超級市場貨架的問題,而是著眼於全中國,以至全世界。

人類的一切發展,都建基於温飽之上。溫飽解決不了,生存出現問題,一切都是空談。糧價上升重新提醒我們,從世界範圍來說,糧食問題、溫飽問題,仍是根本而並未真正解決的問題。這須要各國携手合作。香港能夠在這方面作出貢獻,令人高興,亦令人對香港加強高科技、高增值發展的路向增加信心。我深信,研究人員的努力可以使香港、國家,以至全球受惠。

我們能夠生活於香港這塊福地,是我們的幸運,值得珍惜這樣的機緣。也許,由今天開始,我們應當更加珍惜食物,因為它們真的得來不易。

April 20, 2008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