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一年之後

大家有沒有發覺,近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好像擠迫了、商場的人流好像多了、街上的旅客好像增加了?近日與多位商界朋友碰面時,話題都少不免談到市道情況,不少人都說,近期的市道開始好轉,雖然個別行業的步伐不一,但他們寬容的表情,與一年前憂心忡忡的神色比較,教人安心多了。

去年這個時候,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打擊香港。幸好,我們良好的經濟基礎,包括穩健的金融系統、充足的外匯和財政儲備,加上靈活和有彈性的市場機制等,為香港抵禦外來衝擊提供有利的條件。我們的整體經濟亦較亞洲及其他發達經濟體系,表現堅韌。舉例說,我們在2008年仍錄得2.4%經濟增長,而年度財政預算亦受稅收的影響有14億元的盈餘,這情況優於區內如新加坡、日本和台灣等。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收縮幅度亦沒有如鄰近較發達的地區般嚴重。

去年應對金融海嘯時,我們採取了「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策略。在穩定金融體系方面,除了增加市場流動性之外,我們還全面擔保存款保險和設立安排給銀行提供直接協助,香港的金融體系一直保持穩定。撐企業和保就業是另一個重要環節。過去一年,我一直強調,一份穩定的工作,對市民是至關重要。失業率雖然是滯後的指標,但上升的趨勢在近月已經減慢,俳佪在5.4%左右。教我安慰的是,自去年九月以來,職位流失的數目約為12000個(經季節性調整),這遠較97至98年間的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在九個月內流失約10萬個職位為低。

就業市場展示的靱力,與市民堅穩的消費信心有關。加上樓市沒有如97年般出現泡沫,亦成為抵抗震盪提供條件。同時,我們在去年及今年推出總金額達876億元的利民紓困措施,亦為香港的經濟注入動力,單在2009年已可提升本地生產總值約2%。可以說,若沒有這些措施,今年香港經濟收縮的幅度將會更甚。

香港是一個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系,與環球經濟唇齒相依,特別是中國、歐洲和美國的經濟。經歷今次金融海嘯後,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復蘇較其他地區會更快更勁,而美國亦開始出現回復增長的跡象,這些都是可喜的發展。但我們必須要問:環球的復蘇可以持續嗎?香港在金融海嘯後的經濟秩序,有甚麼相對優勢?

當大家看到這篇網誌時,我應該正在倫敦回程的飛機上。還記得,去年為了應付金融海嘯,我在這段時間取銷了三次外訪。今次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分,到倫敦出席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今次會議的主題,正就是未來增長動力、可持續經濟復蘇及討論應對金融危機方面,已實施及需要進一步實施的宏觀金融措施。下次有機會,我希望可以分享在這方面的想法。

我相信,金融海嘯對香港影響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不過,這不代表我們的工作可以停下來。相反,我們仍有大量為復蘇作好準備的工作要做,例如發展六大產業、推動知識型經濟和優化金融監管架構等。這些工作都不容小覷,例如優化金融監管方面,我們的市場高度開放,容易受到環球金融變化牽連,在雷曼事件後,我們已邁出第一步的改善措施,例如加強金融產品銷售的指引,近期亦有銀行界反映過度監管的憂慮,下一步應該如何走下去?我認為,應該細心聽取社會的聲音,小心處理。

未來的經濟情況仍是充滿挑戰,外圍情況仍存在不少不明朗因素。我們會確保經濟盡快重拾上升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在公共財政方面,我們亦應堅守「應使得使」的大原則,讓公共財政政策配合經濟發展。

在過去一年,我們努力擺脫衰退的陰影,至今我們逐步取得成績,這實在有賴社會的共同努力。衰退實在是一個大家都不喜歡的字眼,難怪曾經有美國總統的經濟顧問「被禁止使用」,以免被指加劇恐懼,成為千夫所指。聞說這位經濟顧問在寫到「衰退」時,都會改用「香蕉」趨避。我們較為實事求是,但我都希望,未來我都不會使用「香蕉」。

 

 


2009年9月6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