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司长随笔

携手同行

今天是母亲节,大家或者已和亲友安排了不同的庆祝节目,也许是外出餐聚,也可能是亲自下厨,感谢一直以来母亲照顾家庭的辛劳。过去两年多的抗疫之路,让我们加倍珍惜与家人亲友相聚的时光,相信也令不少朋友的厨艺大进。

随着疫情逐步受控,社交距离措施亦开始分阶段放宽,加上消费券带来的效应,不难感受到这两个长周末假期市道回复了气氛,酒楼食肆、商场或购物旺区也添了人气。

不过,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各地的民生、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压力仍然存在。本港今年首季经济按年负增长4%,结束连续四季改善的势头。期内私人消费开支跌逾5%;固定投资跌逾8%;整体货物出口首季跌4.5%,足见形势不容乐观。

细看本地市道,零售销售货值在三月份跌13.8%,首季度总计跌7.6%。餐饮市道受压更甚,三月份的食肆总收益仅39.3亿元,是有纪录以来最低的单月数字;首季总计为152亿元,是近16年来最低。

这些数字都反映第五波疫情高峰之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虽然我们预计随着疫情逐步受控及经济活动稍为恢复,经济数据将略有改善,但内部经济恢复需时,外围环境持续不明朗且风险增大,都不利本港今年的经济状况。我们正就经济增长预测进行覆检,并会在下星期公布最新预测,目前看来是无可避免需要下调。

有效管控疫情,是最有效支撑今年经济表现的力量,在外围环境风云变幻之际,内部市场保持稳定便显得更为重要。

美国联储局上周加息0.5厘,是22年来首次加幅达到半厘,即使联储局官员的言论,暂时淡化了未来更大幅度加息的可能,但却已确立了今年余下时间仍会多次加息的趋势,累计幅度可能达到2.5厘或更多,局方亦确定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步伐,两者叠加对全球资金供应带来根本性影响。与此同时,英国和澳洲央行亦加息0.25厘。环球市场担心地缘政局持续紧张、通胀升温、经济步入衰退的可能,以至汇率波动等等,这些都为资金流向及资产价格增添不确定性。上星期美股及港股都曾大幅波动。

本港以至环球市场在过去十多年都处于低息环境中,低资金成本有利于借贷及营商,也缓和了供楼人士的利息负担。不过,这次踏入加息周期亦意味情况将有所逆转,特别是疫情下经济还未完全恢复,须关注加息对市民或中小企造成的负担。

在楼市方面,港元拆息上升将增加供楼人士的按揭还款开支。虽然本港住宅物业过半数已没有按揭贷款,近期新造的住宅按揭的平均供款对入息比率处于37%,且都通过加息3厘的压力测试,反映系统风险已从多方面受管理。不过,在经济仍未全面恢复之际,对部份正供楼的市民而言,加息难免会增添其还款压力和对生活的忧虑。至于楼市的走势,除了息率因素,也受市场供求、资金充裕程度及对经济前景预期所左右。

对中小企而言,疫情对市场需求和供应链均造成打击,经营仍然困难,加息亦将加重中小企偿还贷款的压力。

立法会上星期通过了《拨款条例草案》,让2022-23年度财政预算案当中的各项逆周期措施能顺利铺开,也为疫后的经济复苏及长远发展作好部署,我衷心感谢立法会议员的支持。接下来,我和各政策局将加快落实预算案中在多个范畴的各项举措,包括深化创科发展,并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同时继续提升并丰富我们在金融、航运、贸易、航空等传统产业的发展。

这份预算案是这届政府任内的最后一份,回顾过去数年,每年筹备预算案时都面对不同的新挑战,亦须回应社会的需求和市民的想法。如何梳理缓急先后,利用好有限的公共资源,尽可能兼容不同面向,在服务大多数市民需要的同时,仍希望可以兼顾到小部分人的诉求,是一大挑战。更深层的思考是除了发展经济、将饼造大,同样重要的是将饼分好。我们除了要看GDP增长、人均GDP数字、通胀和失业率这些宏观数字,更需要重视的是经济发展中,市民能否更好的受惠?工作和收入是否有改善?生活质素是否有提升?产业结构能否让年青人更好的实践自我、发挥所长,就业上有满足感也能支持生活?概括而言,就是经济发展要让市民更好的受惠,民众是发展的中心主轴。我是按着这些思路,近年积极推动创科、体育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多元发展,也推动普惠金融的方向,包括发行iBond(通胀挂钩债券)、Silver Bond(银色债券),以至绿色零售债券等。

香港正逐渐走出第五波疫情、经济也逐步恢复。过去几十年,香港经历过大大小小的风雨和考验,在祖国的坚实支持下,香港人努力拼搏、灵活变通,我们克服了困难、攀上了新的台阶,一起走到今天。在迈入新发展阶段、新的篇章,只要我们目标一致、携手同心、坚毅前行,必定能合力建构一个更蓬勃发展、更公平公义、更关爱共享的社会。

2022年5月8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