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司长随笔

巴新之行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斯比港出席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财政部长会议。

上星期,我首次踏足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席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这个邻近澳洲的岛国,一般港人或会感到陌生,但在当地一些商店售卖的饮品架上,我看到香港品牌的饮品,机缘巧合下更碰上在当地生活及营商的香港人,了解到港人在他乡生活的点滴,他们对香港的关心,令我感觉份外亲切。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口八百多万,规模与香港相若,惟碍于历史及地理等因素,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基础建设网络覆盖较薄弱,当地政府近年积极谋求突破这些制约,希望更好的发展经济及改善民众生活。

这次到当地出席会议,发现多条公路都是新簇簇的,刚建好赶及会议举行。不难理解,对于他们这样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而言(面积是香港的四百多倍),必须改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解决人员及货物的流通,有利吸引投资,发展经济。

事实上,即使今天全球步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工业化4.0」年代,基建的重要性未有减退,世界经济论坛在最新发表的全球经济竞争力报告中,基建水平仍然是一个地方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亚太经合组织商贸咨询理事会会议上(ABAC),商界领袖向财长会议提出的建议之一,便是让基建项目更具投资和融资价值。

毋庸置疑,现时全球对基建发展的资金需求极为庞大。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由现时到2030年期间,整个亚太地区每年便需要投资高达一万七千亿美元于各类基建,冀能协助发展经济、消除贫穷、改善人民生活质素,以至应对气候变化等。由于资金需求极大,这些基建难以单靠政府及多边机构的资源,需要吸引更多私人市场资金投入和投资。

另一边厢,现时全球愈来愈多投资者和资金,都希望找到一些长远而回报稳定的投资项目,基建项目自然成为选项之一。然而,基建本身也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投资,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经济地区,往往涉及许多风险因素,包括建造成本、营运、法规、政治以至汇率等风险等。因此,如何把这些项目变得更具投资价值(investible)及融资可行性(bankable),从而把金融市场的资金导向一些有实际需要、风险可控、具投资回报的基础建设,便至为关键。香港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正在积极推动多项工作,包括金融管理局辖下的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证监会就基建项目公司到港上市融资的指引、债券资助先导计划、绿色债券资助计划等。与会者对香港成熟和稳健的市场制度,既深且阔的国际资金池、多元文化的人才库、优秀的法律和调解服务,以及走在市场前面的触觉,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途经澳洲布里斯本时,与当地商界代表会面。

展望未来,基建融资要做得好,还需要不断创新,其中证券化将会是一项值得探索的业务发展方向。金管局辖下的香港按揭证券公司,去年聘请了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就基建融资及证券化业务展开了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一般而言,在基建项目起初阶段,商业银行和多边发展金融机构由于具备专业知识、项目所在地的经验、人脉以至政府关系,可以较易为项目找出风险缓解方案,为项目管理好风险,并提供融资贷款。到项目稳定运作下来后,由于国际监管条款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这些机构未必继续有很大兴趣、长时间持有这些稳定的贷款资产,他们愿意将这些资产出售,赚取利润并回笼资金去做新的项目或其他业务。因此,透过把这些基建抵押的贷款资产证券化,让银行套现的同时,又可满足市场上其他寻找长线、风险可控、稳定回报的投资者(例如退休基金、保险公司)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而且投资者就个别项目的投资额度亦更具弹性,达致多赢。

除了基建融资外,这次会议亦关注到如何利用好金融科技以及「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这方面也正好跟我们的工作不谋而合。总的而言,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与国际对资金和金融业的需求脗合,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懈,推动本港金融服务创新进步,以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并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2018年10月21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