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怪兽都市」?

上星期,有传媒报导香港部份幼稚园的课程过份艰深,高班学童的功课连多位精于数学和英文的立法会议员,也未能够即时答对。也有十个月大的婴儿还未懂得步行,便在没有父母、亲人陪同下,独自参加play group。

近年,越来越多家长不想子女「输在起跑线」上,给自己和子女很大的压力。我不认为他们是「怪兽家长」。父母爱护子女,希望为他们作最好的预备,这是人之常情。我也相信要取得好成绩,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机会都是不可以缺少的。父母为子女争取机会,要求子女加倍努力,也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人生是一场赛跑,我相信这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争胜的关键,不在于在起跑线上争先,毕竟路途遥远,没有多少人可以「由头带到尾」。所以,马拉松讲求的是永不放弃的毅力和知己知彼的智慧。出色的马拉松选手会按自己和对手的体能特质,调节步伐,控制节奏,享受跑步的过程,在合适的时间才发力加速,争取最佳的名次。

图一:世界竞争力排行榜 (香港排名:1997-2013)

香港社会也有一些类似的怪现象。我记得去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表竞争力排名,香港由2012年的全球第一,下降两位至第三。社会上便涌现大量评论,担心香港竞争力大不如前,提出不同的意见,莫衷一是。如果有家长因为子女考试名次由第一变第三,便大发雷霆或者忧心忡忡,我相信大家都会形容他们是「怪兽家长」!

IMD的报告涵盖六十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包括很多先进的已发展国家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排名在前五名、甚至前十名,其实都是有相当竞争力。第一和第三的分别,实在不应过份解读。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只看一、两年的上落,而是要留心一段时间内会否有下降的趋势。从图一可见,回归以来,香港的排名有升有降,最差是2002年的十三位,但最近九年,香港一直保持在前三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香港的工作人口由2000年到2012年,增加了四十五万三千人,当中超过九成(四十二万多人)属于较高技术的经理、行政人员、专业人士、准专业人士等,基层劳工则只增加了三万多人。同期,较高技术职位占整体劳动人口的比例,也从约30%增加到约38%,相信仍有不少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

图二:劳工生产力

劳工生产力(Labour Productivity)也是另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指标。粗略来说,一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可以分拆为两个组成部份:工作人口数目的增长和劳工生产力的增长。香港在2003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工作人口的增长不算很多,年均约1.3%。经济增长主要来自年均达3.2%的生产力提升。这个数字远高于欧、美、日的先进经济体,也比台湾、南韩和新加坡为高(见图二)。我相信香港生产力的提高有几方面的原因,包括从事较高增值工作的比例增加、更多采用科技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时数上升。

从这些宏观数据看来,我们大致可以相信香港现时的竞争力仍然不错,实在毋须妄自菲薄,较高技术职位的数目有健康的增长,经济整体也稳定地向高增值方向发展。当然,这不是说我们的经济没有隐忧。例如,人口老化减少劳动人口的数目,我们能否单靠劳工生产力的提升来维持现时的经济增长水平呢?我们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加工作时间,只能够透过增加使用科技、从事更高增值行业,以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的土地资源也非常紧张,令到近年楼价、租金高企,影响我们的竞争力。

我希望社会上更多有识之士,可以客观地分析我们的优势和限制,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出谋献计。

2014年1月12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