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访京行

我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右)见面时,就债券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兑换等范畴交换意见。

每年秋天,我都会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金管局总裁一同访问北京,跟我们对口的财金部委作礼节性的拜访和讨论一些方向性的议题。

今年亦一样,我们于上周一起程到北京,一连三天拜访了人民银行、发改委、中证监、中银监、中保监和国资委等部门,就着进一步推动两地金融合作,落实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商讨,交换意见,亦向港澳办讲述了香港经济的最新情况。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都跟内地的财金部门,就着深化中港两地金融合作进行讨论,涉及的题目相当广泛,包括扩大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推动两地基金互认、协助内地机构来港上市和发行债券、鼓励内地企业来港开设专属自保保险公司,发展香港成为国家的风险管理中心等等。我们当然亦有讨论不少记者朋友关注,放宽港人每日兑换人民币上限的安排。这些议题,对于香港金融业未来发展都属举足轻重,值得我们注视。

我和中证监主席肖钢(左)会面时,就着两地基金互认等议题进行讨论。

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国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一直顺理成章利用香港作为试验场地。而香港金融机构亦利用此千载难逢机会,发展各种人民币相关金融服务及投资产品,成为业界近年发展的亮点。

目前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资金池约为1万2000亿元,其中香港占9000亿,即整体的七成半,远高于台湾、新加坡、英国等经济体的总和。可见国家未来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香港凭着先行者的优势,无论在人民币结算的贸易融资,迎接内地的直接跨境投资、发展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推动基金发展、资产管理和保险产品等业务上,都具有极为庞大的发展空间。

有见及此,香港政府一直透过强化我们的金融基建,维持与内地相关部门沟通,让本地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得更深更广。在我们访京的第二天,财政部宣布了在香港发行本年度余下的100亿元人民币国债,当中30亿元为零售国债,零售投资者更第一次可以通过香港券商认购,本地券商将有机会从中分一杯羹。值得留意的是,财政部今年连续两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较往年频密,是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常规化和作为长期制度的体现,更首次发行三十年期的国债,进一步为香港人长债定下孳息基准。

我们在北京亦拜访了港澳办,向王光亚主任(右)报告香港最新的经济情况。

总结多次和内地财金部门会面的印象,我得到的最重要信息,就是他们推动各类金融改革时,都乐意优先在香港试行。这除了多谢中央政府和相关部委的长期支持,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以巩固。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全球首个离岸人民币中心,亦可以为国家提供一个风险可控的测试平台,让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逐步扩大,有序地成为国际贸易结算、投资及储备的货币,在过程中创造中港双赢。

事实上,自从国家于2004年在香港启动人民币业务以来,在香港进行结算的人民币交易,每日平均交易金额在不足十年间已升至4000亿元人民币,水平与以港元交易相若,而当中涉及内地的跨境交易只占一成,其余九成均是离岸市场的交易。由此可见香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工作上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

香港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发展成为现时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我认为这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会继续致力令金融服务更深更广,更多元化。故此,近年我们将发展重点推向债券市场、两地基金互认、跨境再保险、或内地企业来港成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等等。这些发展方向一方面配合内地近年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度,同时,香港的债券市场、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业务等方面都可以从中得益。今次访京之行,我们亦有与内地相关部门就这些议题进行讨论,并得到了正面的回应。

过去每一次访京,除了是礼节性拜访,我们都会把握机会与内地相关部门,就着不同合作项目讨论切磋,虽然不可能每一次会面在每个项目都有实质的成果向各界公布,但近年两地金融合作的持续发展,我认为已是两地金融部门多年努力的最佳凭证。

近年,北京市政府做了大规模的绿化工作,在西城区金融大街两旁种植了很多树木,包括一列列排列整齐的银杏。入秋后,银杏树的叶子都变成了金黄色,落叶散满街道,很有北美城市的味道。可惜今次整个旅程都是点对点的会议,我未有机会下车仔细观赏,希望下年访京时,能够把握机会到树下的步道走走,感受京城秋色。

2013年11月10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