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库房收支知多少

自从10月底,行政长官和我一直与不同界别的朋友会面,听取他们对《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的意见。他们给我们很多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建议,对我们草拟《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很有帮助。

我希望在此向他们致谢。我们也会继续谘询工作,听取其他朋友的意见。在谘询过程之中,我留意到部份与会朋友对政府财政的收支状况有一些误解,我希望在此解释一下。

有些朋友以为卖地收入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建议政府减少依赖卖地收入,从而改变高地价政策,以降低地价和纾缓楼价。

其实,卖地占库房收入的比重不算很高。以2012-13年度的原来预算为例,我们预算地价收入(主要包括卖地和补地价)占总收入约15%。如果单计卖地收入,比重更低。所以,除非出现极端情况,我并不太担心卖地收入减少,会令政府财政出现庞大的赤字,影响政府在教育、医疗丶福利等各方面的承担能力。

粗略地说,在政府收入组合中,利得税和薪俸税大概占四成,地价收入大约占一成半,印花税占一成(主要为股票和楼宇买卖印花税),投资收入占一成(主要为财政储备存放在外汇基金所得的回报),其余两成半为其他收入,如差饷、博彩税、各种政府收费等。从财政来源多元化的角度来说,我认为目前的预算收入分布大致健康,没有过分依靠单一来源。

有不少朋友建议在《财政预算案》多作长期规划(如应付人口老化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对经常性服务的承担,不要单靠一次性的「派糖」措施。

我大致认同他们的看法。其实,我们一直紧守量入为出和应使则使的原则。我们从不吝啬增拨经常性资源,长期支持讨论成熟、社会有共识的新政策、新增服务,例如幼稚园学卷丶长者及残疾人士交通优惠丶増加医疗人员人手等,我们也预留500亿元以推动医疗融资改革。事实上,特区政府成立十五年以来,政府推出不少新政策、新增服务,经常开支累积增加接近80%,其中教育开支增加60%丶医疗卫生增加70%丶社会福利更增加超过120%。

政策局在推出新政策丶新增服务前,尤其是涉及长期规划的政策,必须先进行详细硏究和公众谘询。在讨论成熟、社会有共识后政府才会作出决定。有了政策决定后,我们会在财政资源上作出配合,并不是本末倒置地从财政运用角度推动新政策和新服务出台。这些朋友可能已预期《财政预算案》会提供财政资源支持有共识的新政策和新服务,所以较为留意一次性的「派糖」措施,才会有错觉以为我们忽略规划长期服务,只着重一次性的惠民纾困措施。

一些朋友觉得我们每年都「估错数」,年尾结余往往出现庞大盈余,担心我们因低估收入而限制开支,令一些有需要的服务没有展开。

我希望大家理解,政府的财政收入的确有很大的波动性,不容易准确预测。例如,在过去15年,利得税收入最少的一年有377 亿丶最多有1186 亿,相差约3倍;薪俸税最少有 248 亿丶最多518 亿,相差约两倍。至于印花税(最少75 亿、最多515亿)丶地价收入(最少54亿、最多846亿)的波动则更大。

由于收入的波动可以很大,财政储备可以发挥纾缓作用,尽量令个别年份可以动用的资源不会大上大落。事实上,因应经济欠佳的情况,我们过去也曾经作出有巨额赤字的预算,当然我们要兴幸当时香港有足够储备应付赤字预算。

如果大家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政府的财政情况,可以参阅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consultation12/chi/pdf/Background.pdf

2012年11月25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