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财政司司长

前任财政司司长网志

善用储备

不久之前,与几位经济学家聚会,当中包括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话题自然谈到香港的公共财政。席间有人提出,社会上有意见认为,香港的财政储备太多了,几位教授级人马随即露出大惑不解的表情。有一位美国教授更笑说这是美国近年来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也不知道怎样处理。

与大部分先进经济体系比较,香港的财政储备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当一些政府因财政赤字太大而面临「破产」、或者因为逼不得已而大幅紧缩开支,以致民怨四起,香港反而可以利用我们的财政储备,推行各种各样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措施。我们今天处理公共财政,耳闻目见其他地区种种的理财灾难,更应引为殷鉴。

我们今天能够幸免于理财灾难,为其他经济体系欣羡的对象,并不是我们真的得天独厚,天然资源丰富,提供源源不绝的财政收入;反过来,就是因为我们缺乏任何天然资源,我们要特别努力工作,在一个与别不同的制度下打出一个新天地。我们奉行简单低税,缴薪俸税的市民只占工作人口四成,其中二十万人缴的税款,已超过薪俸税收入的八成;不用缴交利得税的企业,更接近九成,证明政府的收入绝不是所谓「横征暴敛」而来。我们多年来恪守审慎理财,量入为出的公共理财哲学,累积储备,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居安思危,避免现时一些经济体系出现的困窘──政府负债累累,遇上金融风暴,不但无力提升公共支出来振兴经济,反过来因政府收入减少,需要压缩开支,造成经济政治的困局。

香港是一个小型、开放的经济体系,我们全球化的程度很高,但同时政府收入亦颇大波动,地价收入和印花税收入在经济畅旺时可以异常地高,但在经济遇上逆境时,有关的收入极不稳定。在过去十年,印花税收入曾经低至七十五亿元,亦曾高逾五百亿元,差别以倍数计。利得税和薪俸税收入亦会随经济周期波动,金融风暴期间,利得税收入曾经一度减少四分之一,由一千多亿锐减至七百多亿元。这些数据显示,政府收入容易受到市场情况影响。

我们的收入较为波动,但开支的弹性却非常低。政府服务全港市民,而不少市民亦依赖政府提供的服务。我们每年的基本开支当中,超过九成都是一直推行的计划。与收入不同,我们的开支不会随经济周期上落,通常是只会升而不会降,遇上经济收缩和政府收入下降时,政府支出,特别是民生的开支,通常会大幅上升。

财政司司长的工作,是为香港市民妥善管理大家的资产,务求将大家的财富作安稳的投资,寻求理想的回报,在经济欠佳的时候,提供适当的纾缓给有需要的市民,亦为我们的下一代筑起稳固的防火墙,让他们安心发展香港的经济,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我不能够同意所谓「官富民穷」的说法。这不但与事实不符,同时挑动官民之间不存在的矛盾。其实,官也是民的一部份,我们的收入受到经济周期和外围因素影响,民富则库房充实,市民收入稳定增长,正是我们的施政目标,我们高兴都来不及,岂有追求「官富民穷」之理?相反,在市民遇上经济逆境时,我们会采取反周期策略,有效运用政府资源,刺激就业、改善民生。在过去三年期间,亦即是在金融风暴导致经济最为波动的一段时间,政府支出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增长幅度是同期经济增长的三倍半,证明我们善用储备,与市民共度难关的施政方针。

有学术界的朋友以「财务保守主义」(Financial Conservatism)形容香港的公共财政,说当时的殖民地主权国不会容许香港成为他们的财政包袱,但现时香港的税收不用上缴中央,香港亦已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既然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我们不妨大手用尽储备,以博取掌声,消弭政治压力。这些人认为,万一出现不测,财政陷入困难,大可向中央求助。但我不会同意这些人的建议,我认为,这是一个绝对不负责任的说法,亦是一个目光短浅的说法。

事实上,保留财政储备是一个务实的做法。我们财政储备的投资收入,是我们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是应付公共财政在日常运作的需要。同时,充裕的储备可以提供财政上的缓冲,遇有突发情况,政府可以迅速行动,推出针对性措施。自二00八年起推出的1,100亿元刺激经济措施就是一个例子。在九八年金融风暴期间,我们曾经动用超过两千亿元的外滙基金保卫港元,亦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例子。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长远经济发展的保证,而借贷成本则是个中因素之一。香港公司的融资成本,某程度上受到政府债券评级影响。最近,香港的信贷评级被国际评级机构提升至最高级别,他们其中一个重视的检视因素,就是我们的财政储备是否足以支付可能出现的赤字。当香港的信贷评级获肯定,香港公司的融资息率亦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这对香港的整体经济发展相当重要。最近,日本的信贷评级被降低,亦是因为出现了长期的财政问题,而低水平的财政储备及持续的赤字都是重要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二00六年底曾经作出分析,认为香港的理想财政储备水平,应该维持在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之间,以应付收入波动。由于人口老化会对医疗和社会福利开支造成压力,财政储备更是重要的依靠,预计到二0三0年,我们额外需要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三十的储备,来应付这方面的挑战。

我们的财政储备在本地金融稳定、对外金融和公共财政发挥多方面的功能。评级机构惠誉提到,在政府的中期预测中,以本地生产总值百分比计算的财政储备轻微下跌,如情况持续,香港的主权评级有被下调的压力。长远来说,我认为充足的财政储备应包括能够提供足够资源,应付日常需要,同时可以应付因经济周期回落、突发事件或社会结构转变而带来的财政压力。

我在首份财政预算案曾经阐述公共理财原则。我会奉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的原则。在制订预算案时,我会坚守社会承担、可持续性和务实三个信念。我们须要善用储备,在经济好景时,我们与市民一起分享经济成果。在金融危机期间,我们会采取反周期策略,但复苏初期,我们应巩固发展根基,同时关顾一时未能跟上的市民。虽然现时香港经济复苏,但我认为,在处理公共财政时,应具有一定的危机感,随着环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我们更须要居安思危,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问题。

2011年2月13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