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心中富有

「渴望是心中富有,名和利不刻意追求。」徐小鳳的作品《隨想曲》創作於1982年,想不到卅多年之後,鄭國江先生的歌詞竟然能夠準確地描述新一代香港人,特別是我們的年輕一代。

我在前年的預算案演辭裏面,借用了「心中富有」去形容當下香港人的特質:「經過百多年的發展,香港的經濟實力已經躋身世界前列,香港人,特別是新的一代,在物質生活以外,更加『渴望心中富有』,這是社會成熟的表現。」月前,我到深水埗見證「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的「新居」Sonova Studio社創中心開幕,看見一班年輕人嘗試透過不同形式的社會企業去實現理想、改變世界,令我再次想起了「心中富有」這句歌詞。能夠分享年輕人的熱血與熱情,我對香港的未來也更加有信心。

轉眼間,SVhk到明年就成立了十年,它是香港第一個非牟利的慈善創投基金。與其叫SVhk做社會企業,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一個孕育社企的平台,透過調動民間的資源包括資金、物業、專業知識和人際網絡等,協助孕育不同形式的初創社企。公眾對SVhk這個名字可能會陌生,但SVhk有份參與的項目,不少已經深得香港人認識,當中一些聽起來不可能的意念,經過幾年的實踐竟然做出了優異的成績,例如推廣綠色飲食的”Green Monday”、為輪椅人士提供的士服務的「鑽的」、為有需要基層單親婦女提供住屋的「光房」等等。

SVhk和它孕育的社企,背後是一班有心有力的青年朋友,他們能夠將意念實踐,把夢想成真,我對於他們要把世界變得更好的決心和毅力,是由衷的敬佩。

時至今日,SVhk參與的項目已經超過20項,動用的社會資源高達1.5億元,顧用超過700人,擁有500多名專業人士為不同項目擔任義工,在民間社會形成一股非常龐大的力量。

當日在Sonova Studio的開幕禮,遇到不少熟識的年輕面孔,當中包括了不少「三十會」(SVhk是「三十會」的附屬組織,創辦人魏華星(Francis)就是三十會的理事)的核心成員,也有一些還未到三十歲的青年朋友,他們逐一向我介紹自己的原創意念,由藝術、武術、音樂、幼兒教育,到寵物領養甚至理財顧問服務,每一個單位都擁有一個原創意念,透過SVhk的龐大平台,在資源、經驗、網絡等方面得到支援,由初創社企起步,以社會企業的模式,實現意念背後的理想,為深水埗的基層家庭以至其他社區的朋友提供援助。

我覺得Sonova Studio的名字改得很有意思,So代表Social(社會),而Nova則是Innovation(創新),合起來即是「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近年世界各國都關心創新,特別是由資訊科技引領的科技創新,但其實推動創新絕不應只局限於科技,社會上的不同環節,無論是屬於經濟範疇的商業營運模式,以至教育、醫療、運輸、住屋等民生題目,都值得我們以創新思維,嘗試跳出框框,為不同的難題尋找嶄新的解決方案。

早前跟一位經濟學教授談起,現代的年輕人對於就業的要求,相比於上一代着重應付生活所需,更多是渴望滿足內心一些更高層次的理想,而傳統的市場和商業社會模式,未必能夠滿足這些年輕人的需求。這個道理其實不難理解,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著名心理學家Abraham Maslow已經提出了非常有名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意思是當人類滿足了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例如溫飽),就會追求一些更高的價值,渴望能夠得到「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ation),這種演變在香港以至其他發展成熟的社會都非常普遍。

SVhk給我的啟示,是社會企業的功能,不單只是透過創新的意念去實踐不同的社會轉變,對於充滿熱誠與理想的年輕人,也是一個可以讓他們實踐抱負的舞台,透過發展社企達至「自我實現」,這些價值無法以金錢或數字衡量,但對於社會所產生的價值,卻是毋容置疑的。

正如Francis當日在開幕禮所講,要讓一個社企由意念變為事實,除了需要一個好的意念,更加需要一班「傻瓜」。他口中的「傻瓜」,就是每一個社企背後辛苦耕耘的發起人、他/她的團隊和義工。是他們的努力,讓每一個意念和夢想不再只是口號,而能夠變成一個個有血有汗的成功故事,他們是真正為香港帶來希望的年輕人。

2016年7月3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