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解放思想

早前在會展舉行的鄧小平紀念展,邀請了鄧林(右一)和鄧榕(左一)兩位鄧小平後人參與主禮,鄧林女士於演辭中表達了父親生前對香港的感情。

8月22日是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110歲冥壽, 21日,我出席了在灣仔會展舉行的鄧小平紀念展,有幸與鄧公兩位女兒鄧林、鄧榕女士見面,參觀了由中央文獻研究室保存的珍貴歷史圖片,吸引我在過去兩星期,重溫了這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曲折人生和豐富精神遺產,閱讀了不少評論文章,有了一些思考和反省。

過去一個月,內地紀念鄧小平的活動很熱鬧,除了官方的宣傳和紀念活動,民間亦有不少回顧和評論,資料和觀點都十分豐富,當然還有中港媒體最近議論紛紛的劇集《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網上可以免費收看,我看了一些片段,製作相當認真)。相比之下,香港媒體的反應就較為平靜,這當然與近日香港社會焦點放在政治問題有關。兩地之間的一熱一冷,也可算是「一國兩制」的另一種體現吧。

鄧林女士在儀式上說,她父親晚年經常閱讀有關香港的消息和新聞報道,「連香港的地圖也一直放在案頭」。她回憶在1984年,父親曾趁視察深圳,從文錦渡口岸的邊防小樓窗口眺望香港,在1992年,又曾在皇崗口岸隔着深圳河遠眺香港,「久久不願離去」。

前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帶領全場人士向鄧小平的塑像獻花和鞠躬。

鄧林說,鄧公對香港感情深厚,一直夢想能夠在九七回歸後,來香港走一走,看一看,曾說過自己最大的願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為那時將收回香港,我還想去那裏看看。就是坐着輪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上站一分鐘也好。」可惜鄧公最後未能如願,的確叫人感到非常遺撼。

鄧小平是香港回歸祖國的旗手,正如鄧林所說,「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鄧小平開創中國新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思考香港回歸,不能抽空於國家過去卅年的改革開放發展進程。回歸十七年,我們再次面臨一個關鍵時候,國家亦進入了深化改革的重要關頭,鄧小平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一國兩制」的創始人,他生前的智慧,我們在今時今日仍然有參考價值。

內地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早前發表了一篇文章:「什麼是對鄧小平最好的紀念」,這個題目和文中的觀點,在內地引起了一些討論。胡舒立說,鄧小平思想最寶貴的精華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認同她的觀點。

經歷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艱難時間,社會和國家經濟處於危急邊緣,鄧小平果斷終結了「階級鬥爭為綱」,引領國家將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從社會實際情況和人民的需要出發,實事求是。考慮到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社會情況,這的確是「解放思想」的範例,亦顯示出從政者的勇氣。到後來,他在八十年代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落實「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及在九十年代的南巡講話等等,都可看見鄧小平破格思維的鮮明性格。

內地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讚揚鄧小平:「(他)比我們所有人都站得高……看到了中國根本問題在哪裏。」要了解問題根本,的確要站得高,才能顧全大局,才能找出解決辦法。此時此刻,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鄧公的智慧當然非常具參考價值。處於政制改革關鍵時刻的香港,學習「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相信亦是香港人一同思考政制出路的起點。要實踐「解放思想」,第一步是不要被固有的思考模式束縛,尋找解決問題的新角度,嘗試將眼前的「零和遊戲」扭轉,變成「雙贏」。

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我認為是香港對鄧小平最好的紀念。

2014年8月31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