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漫長的一週

我在2007年7月開始寫網誌,和大家分享我的生活點滴和所想所聞,原來七年以來,不經不覺已經寫了三百篇,多謝大家一直的支持和善意的批評。上星期日上午,我發表第301篇網誌後,剛巧記協在下午發表言論自由年報。記協擔心政府官員以網誌代替記者會,令傳媒無發問機會。我請記協朋友放心,我和政府同事會繼續按信息的性質,用最合適的方式發放,不會單以網誌交代公務。

以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硏究為例,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公共財政課題,我們用很多不同渠道,由淺入深,向公眾和傳媒講解相關的信息。我先用網誌、動畫講解一些基本概念,同事也應邀在傳媒團體主辦的工作坊上,為記者朋友介紹公共財政和政府帳目的基本概念。我在二月底發表預算案時,公佈工作小組報告的主要結論,幾天後再由工作小組的專家,詳細解釋報告的各種假設、結論和建議,當中包括兩次記者會、兩次編輯簡介會、多個電台電視訪問等。及後,我再在網誌回應社會上的一些質疑和誤解,整個過程非常互動,絕不單向。

上星期四,有議員以「所羅門的裁決」為比喻,指政府不願調動財委會議程,不願意優先處理六項民生項目,並非真正關心民生。我沒有牧者的神學訓練,不敢輕率地用聖經對現況作出判斷。按我理解,聖經故事中孩子真正的母親,因為要保護兒子不被殺害,寧願放棄爭奪兒子。財委會議程上絶大部份項目皆涉及經濟民生,都是「母親的兒子」。議員要求調動議程,其實是要政府保護他們喜愛的「孩子」,放棄另一些被他們針對的「孩子」(如「三堆一爐」)。

試想想,如果「三堆一爐」延誤,當現有堆填區飽和,滿街都是垃圾,有多少市民會受影響呢?希望議員拿出道德勇氣和政治承擔,不要只支持受歡迎的項目,也要作艱難的抉擇,支持必需但不受部份市民歡迎的項目。我相信市民有所羅門的智慧,看得出議員是為香港整體利益寧願承擔政治風險的「真母親」。不論如何,各黨派議員這漫長的一週實在非常辛苦,不間斷地開會,雖然我和大家在一些議題上,可能有不同的意見,我還是衷心感激大家的努力和辛勤。

上星期四晚上,立法會大會開始恢復審議雙倍印花稅草案。有議員建議豁免於三年內自用的非住宅物業交易,方便置業自用的商戶。這是全新的豁免,適用範圍廣泛,大大削減雙倍印花稅的效果,給市場非常錯誤的信息。我相信支持這些修訂的議員和政黨有良好的意願,但是單有良好的意願,不一定會有良好的結果,尤其是在不恰當的時間「做好心」,很可能會變成「好心做壞事」。他們認為這項受商界歡迎的「減辣」修訂,只有方便商戶置業自用的利,不會有刺激市場的弊,只是一廂情願,希望他們仔細權衡輕重利弊。

在目前低息環境持續的情況下,非住宅物業市場出現非理性亢奮的風險,遠高於雙倍印花稅增加營商成本的風險。如果這項「減辣」修訂令物業價格上升幾個百分點,已經足夠抵消修訂的大部份好處。在執行方面,議員建議的豁免也困難重重。例如,業主如何證明物業在三年內完全自用,沒有全部或者部份出租呢?涉及的稅款龐大,單靠宣誓是否足夠呢?

很多朋友都對香港目前走向極端、難有共識的局面感到憂心,我也甚有同感。但我有時也會想,香港目前的情況跟六、七十年代的美國頗相像,新的論述出現,挑戰原有的價值觀,促使社會重新檢討status quo。這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不是否定status quo,而是新舊論述經過爭論、交流和彼此吸納,建立更美好的社會價值觀。

商台推出一個新的音樂節目,邀請我擔任第一集的主持,我在上星期五進行錄音。我挑選了幾首六、七十年代、伴我成長的美國民歌。當時的美國,正值民權運動同反戰浪潮的高峰,很多作品、甚至在情歌之中,都有種族歧視、階級矛盾等社會題材。當時,遊行示威是生活的一部份。Buffalo Springfield樂隊的For What It's Worth,在當時非常流行,內容是關於在洛衫磯發生的一次示威,歌詞比較抽象和隱晦,難以確斷填詞人Stephen Stills的真正立場,但當中一些關於示威的描寫,卻非常細緻。

在現在香港的背景重聽這首歌,令我想起讀大學的日子。那個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所相信的是最正確的真理。當我對一些事情感到不滿,頭腦會發熱,我也會義無反顧地發聲。但世事的對錯是否真的黑白分明呢?四十年後的今日,我仍然認為應該珍惜年輕人的熱誠,但是我亦希望大家不時停一停,聽一聽身邊不同的聲音,想一想我們真正追求的是甚麼?了解這個世界,是否只有一個角度?從不同角度去看,會否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呢?

請容許我賣一下廣告,大家如果有興趣,請在今天下午三時收聽商業一台的新節目「普選音樂」。也許我們可以從音樂世界開始,找到一些共鳴,累積一點共識。

2014年7月13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