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基建工地不同從前

日前,我視察了中環灣仔繞道工程的地盤。我關心的不僅是工程進展情況,還關心工地的福利設施。這兩方面看似不相關,其實卻有密切關係。

干諾道中/夏慤道/告士打道走廊現時的交通流量已經超出設計負荷,中環灣仔繞道是連接東區走廊的主幹道,可望紓緩港島的東西交通擠塞情況。主幹道由中環林士街天橋接駁北角東區走廊,全長4.5公里。大部分為隧道,途經中環填海區、會展中心、灣仔貨物裝卸區、紅隧港島入口、銅鑼灣避風塘,再連接東區走廊。工程在二零零九年年底動工,現正全速進行,到二零一七年年底前通車時,只要五分鐘車程就可以從中環到北角東區走廊。

這不過是香港目前如火如荼進行的眾多基建工程之一。這些項目不會在這裡羅列了,但可以不妨說說工程開支:零七至零八年度是205億,本年度為584億元,下年度料達623億元,未來幾年會增至超過700億元。基建工程能夠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既可促進經濟活動,創造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又可以改善生活環境。

在積極推動基建之中,我們建造業人力正面臨挑戰。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工人技術水平偏低,二是工人年齡偏高。根據最新的數字,我們約30萬建造業工人中,註冊的熟練/半熟練技工不到四成。其中,四成在50歲以上,25歲以下的只有6%。這不是一個健康的情況。

香港正在向知識經濟轉型,即使在基建領域,先進科技的含量也在不斷增加。這意味着,我們必須吸引更多學歷較高的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

政府近年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為了加強培訓和推廣宣傳,2010年撥款一億元,今年再撥款二億二千萬。從這個月起,建造業培訓計劃的學員,每月有八千元津貼。這些課程很受歡迎,到四月底已經吸引一千三百餘人參加,近六成在35歲以下。我們還與承建商合作,通過「先聘用、後培訓」招聘新工人,又為資深工人提供進階培訓。

在政府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見到,業內文化正在改變。這從我日前參觀的中環灣仔繞道工程的地盤中也可以見到。由路政署管理的其中四項工程合約,有兩個獲「新建工程公德地盤獎」和「傑出環境管理獎」。

這些工地與我們舊概念中的工地有很大的分別,雖然都離不開飛揚的塵土,但多了不少為工人設置的福利設施。在其中一個地盤,我見到有蓋的運動場地、有蓋的休息處、飲水設備、涼茶供應、洗濯設備、洗手間、浴室、儲物櫃、康樂設施。在另一個地盤,則備有蓋的休息處、流動的有蓋休息區、食堂、飲水設備、涼茶供應、洗手間、浴室,還有洗衣機、乾衣處,在康樂室有飛鏢、康樂棋等遊戲設施。

 
 
 

我探訪的其中一個地盤,甚至在下午茶時間,供應夏枯草和羅漢果涼茶,為同事解暑。這些設施可以使在炎炎夏日下工作的工人,得到較為舒適的休憩環境,有助於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地盤工作的隊伍。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地盤開始運作至今錄得零工傷,足見建築從業人員在政府政策的鼓勵之下,經已培養出注意工業安全的文化,大大地消除了年青人加入建築業的顧慮。

他們還努力加強和社區聯繫,成立了社區聯絡小組、設立工程網站、定期派發工程刊物,讓公眾透過不同渠道知道工程進展的最新資訊。這樣的聯繫也可以讓公眾更了解基建工程現時的工作環境,有利於吸引年輕人加入建造業。

2012年6月10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