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前路

經過二十多小時的馬拉松式辯論,立法會終於在星期四晚上九時四十五分鐘三讀通過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今年預算案引起社會不少關注,這不但反映市民對預算案的期望,也說明市民對民生施政的要求。這是應該關注和認真處理的問題,亦觸發不少討論。我希望,通過預算案並不是社會政策討論的終結,反而是一個開始。

我感謝支持預算案的立法會議員,讓預算案內各項惠民紓困建議,可以得到落實。這些惠民紓困措施,包括補貼電費、寬免差餉、代繳公屋租金、發放額外綜援津貼、增加供養父母、祖父母和子女免稅額,以及預留款項延續資助短期食物援助計劃等,都可以減輕市民的生活負擔。

我亦要再次感謝支持政府修正案的議員,讓政府向合資格市民發放六千元的建議,可以落實。他們的支持是認同增加市民手上可支配資金的做法是可以幫助市民紓減通脹帶來的壓力。可惜,來自民主黨、公民黨和部分其他泛民主派背景的議員,並不認同有關建議。我本希望不支持建議的泛民主派議員,可以暫且擱下政治鬥爭的思維,轉為支持這項獲得市民肯定的措施,讓市民可以早日領取有關款項。他們卻堅持已見,最後只有投棄權票,但在立法會內棄權等同反對,令這修改動議只得34票而通過。

我在預算案辯論時,花上大量篇幅,討論樓市泡沫風險。其中部分建議,旨在增加供應,例如在四至六月期間,通過主動拍賣或招標,推出九幅住宅用地,以及三幅商業/商貿及酒店用地。我們同時會在有需要時再從勾地表內選取用地直接出售,亦會考慮按季預先公布賣地計劃。大部分傳媒已經作出詳細報道,故此不贅。

不過,部分主流傳媒對長遠規劃的論述卻不太感興趣,為未雨綢繆,我們在去年提出建立土地儲備。在今年下半年,我們會展開探討在維港以外作適度填海和善用岩洞的公眾參與活動。這是一項影響深遠的長遠規劃。土地是香港的寶貴資源,近年來,市民保護海港的意識提升,同時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日高,不希望樓宇密度過高,加上郊野用地亦有不少限制,土地供應更加緊張。但與此同時,社會上經常有意見認為,應該透過增加土地供應以穩定樓市,部分政黨亦要求供應更多市區公屋單位。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增加土地來源?大家有何長遠可行的辦法?我期待不同的團體:包括專業團體、民間組織和政黨,積極參與有關討論,提出具體的方法,不要再流於口號式的反對,一起合作探討可行的辦法和措施。長遠城市發展規劃,涉及市民安居樂業和提升競爭力,我們應該及早作好準備。

我亦注意到圍繞預算案討論而衍生有關福利主義路線的討論。近期,一些支持自由經濟的智囊和評論員,與一些民間團體,正就退休保障問題展開辯論。雖然主流傳媒並未特別注意有關的辯論,但我相信,真理越辯越明,這場辯論將有助社會大眾釐清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意識形態的取向。

我們一向十分重視改善民生的工作,投入的資源和財政承擔亦持續上升。在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衛生這三方面,財政承擔已佔政府經常開支的百分之五十六點四,較上年度支出增加超過一百億元。

政府投入更多資源的爭議性不大,不過,社會對福利主義的建議有不同的看法。在九十年代,我們曾經深入討論過退休保障問題,我們亦曾經就擴濶稅基等問題作大規範的諮詢,但社會對一些所得再分配的建議,意見相當紛紜。我認為,涉及不同政策的長遠措施,應該具體地作出科學分析,探討它們在可持續性、公平性、可行性等的問題。讓社會真正進入問題的核心,大家一起找尋香港長遠的政策取向。

近年來,我們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處理政制發展和政治問題,不少焦點轉移到政治鬥爭。我希望,大家可以更加聚焦地參與具體政策的討論,促成社會合作,推動香港向前發展。

2011年4月17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