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明日之車

試駕過全新的電動車後,它的起步和加速等性能都使用家感覺良好。

大家近日有沒有發現,一輛外型趣緻、掛上AM車牌的新款汽車在路上行駛?這輛名為:i MiEV的電動車輛,是我們自五月起引入香港試用的電動車輛。為了親自了解電動車的性能,我特意考了一個駕駛政府車輛的牌照,試駕之後,發現效果良好,使我對推動使用電動車輛的信心更大。

電動車是明日之車。在剛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多家車廠都以電動車為賣點,有車廠更認為,在十年之後,電動車將會佔新車銷售的一成,而且比例將愈來愈重。我在預算案宣布成立推動使用電動車輛督導委員會,就是為了迎接這種科技突破作好準備。委員會剛在星期一召開第二次會議,聽取了外國和本地公司對電動車的計劃,而國際汽車生產商對本港市場亦表達興趣,例如三菱將香港定為i MiEV在日本以外的區內首個市場,除了私家車外,商用電動車如貨車、小巴和客貨車等,亦可望在明年引入本港。

電動車輛是未來的環保科技,以每一單位的能量(Kilowatt-hour每小時瓦千)計算,傳統內燃推動汽車只可行1.5至2.5公里;而電動車則可行6.5公里;它更有紓緩路邊空氣污染,使用成本較低的好處,難怪成為汽車業熱捧的對象。目前,不少研究人員都爭分奪秒,開發更便宜和充電更快的技術,因為誰人首先取得這方面的技術,誰人就可以取得未來的領導位置。在開發電動汽車技術方面,目前世界有三種主流方向:

第一種方向,就是開發航程較短、車身較細和更省錢在城市用的電動車,例如i MiEV就是這類型的一種,它的航程大約只有一百多公里,一般車身較細小,適合城市內行走。

第二種方向,則是開發電力加汽油的混燃電動車。與現時市面的混燃車電力與汽油交替運用不同,電動加汽油的混燃車只有在儲電用盡時,才用汽油驅動,這可使車主可以更有信心走得更遠。

第三種方向則以廣設基建為重心。為了解決充電時間較長的問題,加州車廠Better Place想出了一種快速換電的辦法:電動車到換電站時,工作人員會將整個電池取下來,然後換上已儲電的電池,免卻車主等候充電的麻煩。這種強調基建的做法,車主只需租用電池,而Better Place亦更研究以行車里數收費的模式。

三種電車的方向可謂各領風騷,亦各有擁躉。除此以外,一些尖端科技的研究人員亦埋首研究於不同的電動車模式,例如麻省理工的媒介實驗室 (Media Lab),就正研究一種電動車的公共交通工具系統。我們將會邀請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到來,講解一下這個理念。

電動車是一個十分有趣的題目,用哈佛大學學者Joseph Bower和Clayton Christensen 的說法,它是一種「破壞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y──在破舊立新的初期,只能滿足少數人的興趣,但後來慢慢成為主流。舉例說,數碼攝影機出現時,不少人都嫌它解像度低兼價錢太貴,但到現時買傳統菲林膠卷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事。隨著電池科技發展,以電力推動汽車成為事實,在幾年之後,傳統內燃驅動汽車會不會變成菲林膠卷?

電動車輛不但環保,而且更是商機處處。隨著電動車發展,香港企業在電池、充電技術、機械技術和系統整合等方面都有一定商機,我們將利用現時汽車零部件中心和創新科技基金等機制,加強與內地有關部門聯絡,為港商找尋更大商機。

電動車吸引我的另一個地方,是它的創造性,而不是如近年香港的爭議般是一場零和遊戲。我還記得,當初一位科技界朋友向我解釋電動車輛這個概念時,想到利用創新科技改善市民的生活,同時又充滿商機,心情實在相當興奮。「我們都處身溝中,但總有人仰望星空」,我相信,在引進前沿創新科技和商業化方面,香港人的眼界和視野,絕不遜色。


2009年9月27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