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

前任財政司司長網誌

Y 世代

最近從報章知道,有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將1978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定為「Y世代」,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1977年出生的人則定為「X世代」。我的兩名子女剛剛是「Y世代」人。

人力機構普遍認為,Y世代的年輕上班族,對屬於X世代的企業管理層帶來了衝擊。原因是,與較踏實和保守的X世代相比,Y世代對工作和僱主十分挑剔,他們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追求自我空間;追求個人滿足多於薪酬回報,對工作和身邊同事稍有不滿,便會毅然辭職。

驟眼看來,Y世代似乎沒甚麼可取,他們驕生慣養,比較自我,對公司忠誠度不足,太重視個人生活質素。從人事管理角度來看,Y世代的確有這些特質。不過,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對Y世代的看法。

七十年代末之後出生的年輕上班族成長的年代,正值香港經濟高速發展,整體經濟環境、社會條件、生活質素,都遠較六、七十年代理想。

也許,這一代的年輕人少了社會風浪的磨練,待人處事略欠圓滑,與X世代比較,亦欠克苦耐勞。但Y世代在創意、視野方面較為優勝,因為他們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成長,在求學時期,已從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中吸取了養份。

此外,不少Y世代年輕人不會以工作和高薪為人生的唯一目標。正如我在去年一篇網誌中談到,香港近年有一批年輕專業人士,對社會事務十分關心,對香港和國家都有一份責任感,願意為社會的發展作更多承擔。同時,他們很著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視環保,講求社會發展與大自然的和諧並存。

其實,每一代人都有他們的特質︰戰後不久出生的人可能會有較強的民族意識;六、七十年的人會專注改善家庭生活,致力在社會階梯上攀爬;七、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則較重視個人和社會的生活質素。

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在不同年代的人之間定出優劣,認為上一代人一定比下一代好。社會是由不同年代的人組成的,每一代人都應該認識和尊重另一代人的特質,因為我們要通過不同年代的人的互動,才能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2008年7月20日


BrandHK | 香港品牌